警惕“亲吻病” 这几种人别靠近小婴儿

发布于 2017/07/28 15:43 复禾健康

7月1日的时候,美国爱荷华州33岁的NicoleSifrit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这是她的第四个孩子,她给这个女儿起名Mariana,一家人对这个女孩的到来很开心。

和前几胎不同的是,这次Nicole没有把新生儿和亲友们隔离开,而是在医院开放了大家来探望的通道。她想要让更多的人见证她的喜悦和幸福。

就在女儿出生之后的第七天,Nicole和男友Shane举行了他们的结婚典礼,本来应该是双喜临门的大好日子,却发生了一个让他们痛苦不堪的意外。

婚礼刚刚进行了两个小时,只有7天大的Mariana突然变得不吃不喝,身体极度衰弱,甚至昏厥,于是一家人只能叫停婚礼,紧急把孩子送到医院进行抢救。

在医院里,医生发现Mari-ana感染了严重的脑膜炎,这种疾病是由一种叫做HSV-1的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或者母婴传播,但是Mari-ana的父母都去做了检查,他们没有这种病毒。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婚礼或医院里上某个携带这种病毒的宾客或者朋友,在亲吻宝宝的时候,把病毒传染给了宝宝。

这种病毒在成年人身上,可能只会以疱疹的形态出现,有的人只是携带这种病毒,但是没有任何发病的症状,但是一旦身体娇弱的新生儿接触到它,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住院之后的48小时之内,医生给Mariana进行了6次输血,几乎把她身上所有的血液都换了一遍。看着小小的女儿在保温箱里浑身插满了管子,妈妈Nicole非常心疼,她通过社交媒体实时更新孩子的治疗近况,并且祈祷孩子能躲过难关。

7月10日,就在入院三天的时候,家人雇了一辆直升机将她送往一家更大的医院,这里的团队想办法尽全力帮她治疗这种致命的感染。但是在上周日,孩子的肾脏已经没有办法再承受治疗了,她的肝脏也停止了运作,器官开始衰竭……两个小时之后,孩子脑死亡。这周,孩子的母亲宣布,这个刚刚降生十多天的小天使,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母亲希望可以提醒所有宝宝的家长,不要让大人随便接触、亲吻你的宝宝。

除了孩子的父母之外,任何大人触碰孩子,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并且要提醒接触孩子的大人们洗手。

医生提醒警惕“亲吻病”

“亲吻病”是指通过口腔或唾液传播的疾病,它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像父母亲吻宝宝、口对口喂食等都会发生感染。

医生表示,口腔里有几百种细菌,其中约5%可能会危害健康,亲吻可传染超过270种细菌。

EB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为多。据了解,这种病的潜伏期在1~2周,起病急缓不一,咽炎型、腺热型、淋巴肿大最为常见。

除了患口腔疾病、伤风感冒、肠胃病、传染病等疾病的人群,下面这几种人也不要靠近小婴儿!

1、浓妆者

化妆品不少都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如果不卸妆就亲吻宝宝,这些有害物质很可能会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2、吸烟者

吸烟者的呼吸道、口腔中总有尼古丁、烟焦油等有毒物质的残留。婴幼儿对这些物质非常敏感,容易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无论谁吸烟,都不要跟宝宝亲吻。

3、小宝宝也不能亲吻新生儿!

医生表示,5岁以下的孩子免疫力较弱,携带的病菌可能更多,而且有的病菌有潜伏期,如流感病菌,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等,可能刚开始没有显现出来,而且孩子年龄小有一点不适可能不会及时表达出来,看上虽然健康,但其实携带致病菌,此外小孩子还存在卫生问题,加上新生儿免疫力低,因此让小孩子亲吻新生儿有危险。

亲吻小婴儿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随便让别人亲吻孩子

一定要学会替孩子拒绝别人的亲吻,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万一对方有某些传染类的疾病,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②不要嘴对嘴

亲吻孩子时千万不要嘴对嘴,因为大人口中有几百种细菌,通过亲吻传染的细菌就超过270种。

③不要亲面部三角区

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不少血管直接通向大脑,一旦损伤感染,就极有可能把细菌和毒素传到大脑,引发其它疾病。

④不要亲宝宝的小手

小宝宝随后很可能会把刚刚被亲吻的手放进口中吮吸,这无形中增加了宝宝病菌感染的几率。

⑤不要有口水残留

宝宝容易出汗,如果大人的口水停留在宝宝的皮肤表面,那就更容易出现湿疹或汗疹。

总之,小婴儿虽可爱,为了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千万不要亲他们啊!

案例

家人亲一下,14个月宝宝全身是病毒

英国14个月大宝宝奥利弗,从手臂到脚长满皮疹,甚至还有溃疡。医生判断,奥利弗可能被唇疱疹患者亲吻过,病毒通过唾液传播到孩子的体内,造成皮疹和溃疡的出现。

2岁宝宝被吻出“亲吻病”,面部瘫痪

据报道,苏州2岁10个月的宝宝妮妮,因为眼睛大,脸蛋又肥嘟嘟的,每次大人带她出门,总有很多路人过来逗弄。一天,妮妮妈带女儿到公园玩,被大学同学亲过后,竟然开始发起高烧、口歪眼斜、面部瘫痪。送医检查后,医生发现宝宝感染了EB病毒,患病与被大人亲吻有直接关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