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有假心脏病你知道吗!情绪触发
发布于 2017/08/02 14:39
发布于 2017/08/02 14:39
前段时间,一位23岁的年轻男士就诊,他两年前在一次打游戏时,突发心跳加速,从此反复发作心慌、胸痛、甚至无法进行体力活动,爬三层楼就气喘吁吁,严重时会有濒死感。可去各大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均正常,但还是担心自己“心肌缺血”。在做心理评估时发现,这位患者有中度焦虑。
另一位59岁的女士,则是因为胸闷到医院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示冠脉严重三支病变,于血管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2枚,术中顺利。但出院后整天担心心脏病再发,甚至不敢睡觉。5个月内住院3次,1年中看门诊31次,急诊7次。每次以“胸痛”为主诉,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客观检查均无异常变化。告知心脏病情稳定,患者总是将信将疑。平时无法做家务,原来喜欢做的事也不喜欢了,日常不能安坐超过半小时。
这两位病人其实是心内科医生常常遇到的两种特殊类型的病人,一种病人以“心脏不适”为表现,但实际并没有器质心血管疾病,另一种病人确实有器质性心脏疾病,但却无法从生物学角度去解释相应临床表现。
套用现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总结,这两种病人可能得的是假心脏病,医学上称为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是指以心脏神经系统症状为表现,如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紧张等的临床综合征,并无器质性心脏神经病变基础,或即使有器质性心脏疾病,但无法从生物学角度去解释相应临床表现。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症。按照新的精神障碍分类标准,它属于(心脏)疾病焦虑或躯体症状障碍以心脏躯体化形式为表现,也有些文献命名为心脏焦虑。
心脏神经症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尤其多见于更年期女性。而且往往呈家族倾向,家族性基因不一定存在上述因素,可能由于在相同的环境作用下,同一家族父母、兄弟、姊妹均有不同程度的循环神经衰弱症状。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敏感、喜静少动者易发。罹患心脏病或家属亲人有心脏病猝死等事件发生后,由于缺乏对心脏病的正确认识,也易发。
发病机制虽不清楚,但目前的学术观点大多认为,各种因素导致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刺激大脑皮层,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心血管功能障碍,从而表现为各种心脏不适症状,近年有研究显示,情绪应激可导致微循环障碍。
心脏神经症不影响人的寿命,但症状较多,反复易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迁延数十年而不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应早期就诊,积极面对。
如果属于那位23岁年轻男士的情况,经心内科医生排除了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后,建议去看精神医学专业医生,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尤其认知行为治疗,已被大量研究证实为不亚于药物的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它鼓励来访者主动参与整个过程,时间长了,很多人会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也有很多简便易行自助方法。如冥想打坐,瑜伽,太极拳,放松训练,各种运动等。每天可以给自己短暂安静的时间和空间,放空大脑,调匀呼吸,静静体验呼吸、情绪、感受等,给心脏不适予以合理的解释。比如告诉自己,焦虑情绪发作时,由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增快乃至心脏不适等,而不是一味给予灾难性解释“我心肌缺血”“我心脏病又犯了”等。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疾病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属于那位59岁女士的情况,确诊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于不可逆转的事实(如患了心脏疾病)要学会接纳它,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甚至误认为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等。当然,有胸痛等心脏症状出现时,还是应该先看心内科医生排除心绞痛等器质性原因,以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 : 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呢?抑郁症的四大表现
下一篇 : 脸上有这种皱纹是短命征兆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