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五谷杂粮都有什么好处

发布于 2018/01/16 14:32 复禾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不断提高,现代人的饮食过于精细,这对健康没有好处,所以,人们需要吃一些像谷薯豆这样的五谷杂粮。有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五谷杂粮,其养生效果也会有不同。如果你有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的话,那就更需要吃一些五谷杂粮了。下文就告诉你吃五谷杂粮有什么好处。

燕麦降血脂。

燕麦最受推崇的保健成分是β葡聚糖,它是一种水溶性纤维,能给燕麦带来黏稠的口感。研究表明,燕麦中的β葡聚糖具有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效果,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的水平。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许多国家的相关机构都公布,只要食物中含有足量的β葡聚糖,就可以声称其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或“降低胆固醇”等功能。此外,燕麦的血糖指数较低,有助控制血糖。燕麦同时还具有预防便秘和肠癌的功效。需要提醒的是,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只有溶解出来才能发挥作用,并且越黏的燕麦保健作用越强。因此,建议燕麦尽可能煮着吃。比如燕麦米可以和大米一起煮饭,也可以煮燕麦粥。燕麦片最好煮3~5分钟后食用,比冲泡的效果更好。

荞麦降血糖。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黄酮类物质,特别是我国特产的苦荞中,黄酮和芦丁的含量非常高。而芦丁是防治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上升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因此,荞麦和苦荞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现在的荞麦食品主要是荞麦面条,但很多荞麦挂面中的荞麦含量很低(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因此,糖尿病人在选择时需要认真看食品配料表,尽量选择荞麦含量高的产品。糖尿病人最好选择荞麦速食面,其颜色较深,有光泽,像冷面一样,需要较长时间浸泡后食用。苦荞食品现在较常见的有苦荞茶和苦荞冲调粉,糖尿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薏仁米防癌。

薏仁米中的薏仁脂被发现有良好的控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是理想的防癌食品。薏仁米还有美白养颜的作用,因此是高档化妆品中常见的成分之一。薏仁米较硬,建议浸泡后煮粥食用。

吃膳食纤维都有哪些方法

作为健康饮食,谷薯豆里富含膳食纤维,常吃可以清洁胃肠道,防治便秘。很多人知道膳食纤维是好东西,所以就会吃很多的粗粮,希望自己可以多补充膳食纤维。饮食专家提示膳食纤维虽然是营养物质,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吃膳食纤维是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的,下文做了介绍。

一、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贵在适度,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以讲究适量为宜。过量的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负作用:一方面,大量的膳食纤维不仅会引起肠粘膜的不良刺激,其在结肠内酵解产生气体,引起腹胀;另一方面,过量的膳食纤维可能导致人体某些营养素(如无机盐中的钙、铁、锌以及脂溶性维生素中的VA等)的不足甚至缺乏。因此,正确把握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是充分有效发挥膳食纤维生理功能的关键。

膳食纤维的供应量标准通常可以根据年龄或能量摄入量来确定。我国营养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7~10岁儿童每天为10~15克,青少年每天为15~20克,普通成年人每天为20~25克,肥胖的成年人每天为25~30克;就能量摄入状况而言,我国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的适宜摄入量为12.6克/1000千卡。

另外,对有“三高”等现代病的人而言,为了抑制病情,尽早恢复健康,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二、膳食纤维的食用注意

1、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同时,还应增加钙、铁、锌和磷等元素的摄入量,确保营养平衡:膳食纤维能结合阳离子的铁、钙等,摄入过多时影响人体肠道内某些矿物质的代谢,不利于人体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2、老人、婴幼儿不宜摄入过多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不易消化,过多摄入易引起一过性腹胀排气等现象。老年人、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不能很快适应,影响了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与利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3、曾做过胃肠手术的人要少吃:膳食纤维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加快胃肠道蠕动。

4、细嚼慢咽:膳食纤维不易消化,尽量多嚼一嚼,减轻胃肠道负担。

5、适当增加水分摄入: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性,消化吸收过程中会吸取身体细胞中的水分。因此,摄入膳食纤维时,应适当喝点水。

三、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是植物性成分,而非动物性成分。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源。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尤其是海带、黑木耳、金针菇、绿豆、干枣、毛豆、蒜苗、玉米面、小米、草莓、苹果、鲜豌豆、茭白、韭菜、苦瓜。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应该经常吃点五谷杂粮。需要注意的是,五谷杂粮的纤维比较粗,如果你的肠胃不好,那就不适合吃了。有人说五谷杂粮的口感不好,事实上只要你的制作方法正确,五谷杂粮也是可以粗粮细作的。虽然膳食纤维是好东西,但如果一次吃得太多,还是会给胃肠道增加不小的负担,因此,吃膳食纤维有好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