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感拷问分级诊疗

发布于 2018/01/24 10:16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


今冬,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席卷全国。医院一床难求,儿科几近瘫痪,急诊挤满患者,医生连轴工作……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近日在微博表示,大部分病人都是应在社区解决的普通感冒病人,说好的中国5亿签约家庭医生呢?这在医务人员看来就是个笑话。尽管言辞愤慨,却发人深省,这场流感的确暴露出不少医改问题。

回顾2017年,我国医改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就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推动。据统计,我国已经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从数字上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因为这远远超过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家庭医生服务推广较好的国家,我国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上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最多的国家。

但这场流感却让这“美丽的数字”暴露出“骨感”的现实。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我国流行性感冒发病人数为12.18万人,是2016年同期的3.18倍。尽管流感来势迅猛,但并非不可防控。与往年相比,此次流感疫情病死率等指标并未出现恶化,反而有所改善,表明我国对此次疫情的应对是正确的。但是,本应该发挥疫情缓冲器作用的家庭医生制度,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家庭医生未发挥应有的预防与治疗作用,这主要是我国家庭医生制度的设计理念与今冬流感疫情特点不匹配造成的。根据卫计委的说明,我国家庭医生并不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意义上的家庭医生,我国家庭医生主要负责监控慢病人群、有序利用医疗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工作。而这次流感恰恰都是“快病”,“慢病”与“快病”的错位,决定了当前家庭医生无法在疫情中有所作为。其次,我国家庭医生制度刚刚起步,无论是在设备和药品等硬件支持上,还是在人员培训和管理规范等软件建设上,都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经验。在面对强于往年数倍的流感疫情时显得手足无措,也属意料之中。最后,基层医院应对流感等常见病的诊治能力不足,是十多年来阻碍我国分级诊疗等医改措施成功开展的主要原因。

希望这次流感能成为我国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细化与深入的契机,积极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在未来的家庭医生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应当注重疾病防治的“快”“慢”结合,既注意控制慢病,又重视普通常见病的防治。国家层面应建立疫情分析和预警机制,以指导和平衡家庭医生在慢病控制与传染病防治上的投入比例。最后,基层医院应配备普通常见病的必要设备和药品,让每个家庭医生都具备常见疾病的诊疗能力,真正做到“常见病不出社区”,充分享受家庭医生制度带来的就医便利。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