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湧,一路相随的“医生之眼”

发布于 2018/02/06 11:17 生命时报

“藏族患者管我们医生叫安吉拉,就是天使的意思。”崔湧笑着说道。十天前,这位45岁的影像科医生还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手把手教徒弟们操作核磁共振仪器,完成为期一年的医疗组团式援藏工作。“在那里我能静下来反思这些年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平静,是崔湧给人的第一感觉,也是一个影像科医生的必需素养。

1991年,崔湧作为国内第四批影像诊断专业医学生进入天津医科大学。“以前患者不叫我们‘医生’,总说‘师傅,给我拍个片子’。”崔湧解释,实际上,医学影像学在诊治流程中十分重要,从疾病初期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疗效,影像医生都提供精准的信息参考,经常被称作“医生之眼”。因此,不论是内科、外科、门诊、手术,影像医生们几乎出现在每一个患者入院、痊愈或生命终结的全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影相随。

“哎……”谈到他曾经陪伴了三年的一个年轻患者,崔湧无奈地摇头。那是一个20岁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不幸被神经内分泌肿瘤缠上。主治医师找到崔湧,希望他研究的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能更精确监测出治疗效果,以便开展下一步治疗。“情况好转很多呀!”每次男孩来检查,崔湧都鼓励他。两年多的跟进治疗,他们成了朋友,男孩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每次述说检查结果,对崔湧来说,都是内心的折磨,“他那么年轻,如实相告会是一种打击。”面对追问,崔湧总是轻描淡写,“还得进一步分析和检测”,这样善意的谎言陪伴着男孩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多年高强度的读片工作让45岁的崔湧已花了眼,发藏银丝。“医生就是要陪伴更多人,牺牲一些,但没理由不做。”春节后,崔湧将第四次飞赴拉萨,帮助他惦念着的另一群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