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要戒五瘾

发布于 2018/03/09 15:01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学部药师方振威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

发展兴趣爱好有助养生,但如果对某种爱好痴迷到上瘾的程度,则有损健康。美国卡伦治疗中心一项最新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人更易上瘾,预计到2020年,被各种瘾困扰的中老年人数量将成倍增长。根据我国中老年人的喜好和特点,专家们建议,最应提防被用药、买保健品、囤物、运动、酗酒这五种瘾缠上。

用药成瘾伤害肝脏“一些中老年人稍有头疼脑热就赶紧吃药,加之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每天吃七八种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向《生命时报》记者介绍:“中老年人用药成瘾在我国非常普遍,其中镇痛药和安眠药是滥用最多的两类药物。一些中老年人,只要身体哪个部位不适,就吃镇痛药,长期服用形成了依赖。”

有调查显示,我国超过65岁的人群中,每年有13万因药物相关事故住院,7000多人因此死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学部药师方振威介绍,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的,过度用药会给人体器官造成负担。安眠药中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中枢系统有一定副作用,止疼药随意使用则可能掩盖原发性疾病。药物合用的种类越多,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也越大。

方振威提醒,患有多种疾病的中老年人就诊时,最好提前向医生说明正在服用的药物,避免重复开药和用药。目前,一些医院开设了药物治疗管理门诊,中老年人如有用药疑问,可以去咨询。

买保健品成瘾贻误病情浙江金华76岁的退休教师董女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周都要去小区里的某某养生堂听几次讲座,每次都会买来不少保健品,已经堆满了一屋子,还逢人就夸“吃了这些保健品,都不用吃药了!”

迷信保健产品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对此,黄悦勤分析,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人们往往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健康上。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老加剧了人们对病痛和死亡的恐惧。一些中老年人健康知识匮乏,判断能力较差,对夸大效果的保健品宣传深信不疑。

黄悦勤提醒,中老年人千万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商的宣传。子女平时应多关心和陪伴父母,缓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焦虑。方振威补充,中老年人该服的药不服、用保健品代替药品,只会贻误病情,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副作用。

囤物成瘾影响人际“劝了多少次了,还是舍不得扔。”面对家里堆积如山的旧衣服、旧报纸、旧电器,湖北武汉的吴女士很无奈,囤物的是她75岁的老母亲。其实,和吴女士有同样困扰的人很多,不少中老年人都有囤积、捡拾物品的习惯。有时囤积的物品堆放在单元楼道、门口,也给邻居们造成不便,影响邻里和谐。

适当节俭是优良品德,但过分囤物会让自己产生强烈的约束感,并给他人造成不便。黄悦勤分析,中老年人囤物成瘾,主要是他们中的大多数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省吃俭用的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子女应尽量理解。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多数老人的大脑逐渐萎缩,认知能力会减弱。如果老人经常捡拾无用的垃圾,可能是老年性痴呆或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子女应及早带老人就医。

运动成瘾积劳成疾运动能强身健体,但成瘾危害健康。65岁的刘成家住北京玉渊潭公园附近,是一名跑步发烧友。他每天都要去公园跑几圈,如果哪天没去,一整天都无精打采。前段时间,刘成因膝盖和脚踝处剧烈疼痛去就医,医生认为他可能是因跑步过度导致关节劳损。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表示:“运动会促进体内内啡肽产生,令人有愉悦感。一些中老年人运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身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心情更加愉悦,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更高。但运动过度,会导致运动性损伤概率大幅提高。疲劳积累不仅可能加重原有疾病,还容易引起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等。”

苟波建议,中老年人最好能在健康和运动机能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运动计划。比如,70岁以下人群可采用健步走和慢跑结合的方式,70岁以上人群则应视身体条件,以走为主。建议每周锻炼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即可,即微微出汗、气喘,说话稍微有点费力。运动过程中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就要立即暂停运动并及时就医。

饮酒成瘾后果严重美国国家酗酒和药物依赖理事会研究显示,中老年人因为饮酒导致住院的概率与因心脏病突发住院的几率相近,因此酗酒成瘾不容忽视。“中老年人酗酒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早发性酗酒者指年轻时就有大量饮酒习惯,老年时难以戒掉。晚发性酗酒者大多发生在50岁以后,由于家庭变故等原因心理压力过大,通过饮酒排解压抑。”黄悦勤表示,“酗酒不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老年人的负面情绪,还会加剧他们的不安全感,同时过量饮酒还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引发难以挽回的后果。”黄悦勤提醒,中老年人不要过量饮酒,应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有烦心事多向朋友或家人倾诉。子女如果发现中老年人饮酒过度,要及时劝阻,并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忧愁。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