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妈妈九个腰疼新妈要怎样预防腰疼

发布于 2018/03/14 16:36 复禾健康

生个孩子最容易得月子病,恐怕腰部问题也很常见的了,妈妈们常抱怨,怀孕期间就有腰部酸痛的问题,生完之后腰部酸痛仍然不减,没日没夜的带娃,更是加重了腰部酸痛。怀胎十月,孕吐、浮肿、便秘、失眠等轮番攻击,已经遭罪不少。本想着生完之后能轻松些,没想到腰部依然有酸痛等问题。如何才能摆脱产后腰部酸痛等问题呢?

生个孩子,腰部受了哪些罪

生完孩子,有人抱怨:腰杆硬邦邦,酸痛难受!有人大呼:腰痛,直不起来!有人吐槽:腰部更怕冷,总感觉寒气袭人。生完孩子的腰痛问题,可是产后妈咪的大事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产后腰痛,腰部怕冷呢?

1、生产降低肌肉和韧带张力,腰杆变硬

生完孩子的妈咪们都会有这个感觉,全身骨头似乎都变硬了,柔韧性就别提了。曾经能轻松下一字马,现在高抬腿都会抽筋。曾经轻松搞定的瑜伽动作,现在动作完全不达标。这都是生娃惹的祸。生孩子流失很多养分,加上整个孕期都没有进行任何柔韧性的拉伸训练,自然全身骨头硬邦邦了。腰部会更加明显。

2、孕期大肚子,腰部承受力量大

孕期过程中,随着肚子日渐增大,腰部和脊柱的承受力加大,君不见大肚孕妈们在孕晚期,个个走路似鸭子,双手叉腰挺着肚子一摆一摆,这都是因为胎儿体重愈来愈大,孕妇都站不直了,只能靠腰部来承受,因此,腰部疼痛在孕期就种下了隐患。

3、胎儿吸收钙,腰部也缺钙

众所周知,胎儿的骨骼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大量的钙。这些钙的来源,全部在于母亲。妈妈身体自动优先供给胎儿。缺钙也会导致腰部酸痛无力。因此,孕期妈咪们就要注意补钙,以免产后出现腰痛腰酸等症状,为产后恢复打好基础。

告别产后腰痛:日常生活篇

1、避寒湿、重保暖

妈妈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防风寒,虚郁、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月子病”。因此,分娩后,应注意天气的变化,要注意头、背部的保暖,夏天避免电风扇直接吹风,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特别是在冬春寒湿季节,尤其需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尽量避免淋雨受寒,夜卧当风等。避免久卧潮湿之地,在寒湿季节,可适当使用电热褥祛寒保暖。经常活动腰部,可使腰肌舒展,促进局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进行自我按摩,改善自身血液循环。

2、调整姿势

抱宝宝的时候,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或坐或躺或站,把宝宝抱在胸前或是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可经常交换姿势,以缓解疲劳。

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哺乳;在给宝宝喂奶的过程中,可以间断性地做头往后仰、颈部绕环的动作;喂奶结束后,可以在床上做腰部绕环动作,舒展舒展四肢,让身体放松。夜间不要习惯单侧睡觉和哺乳,以减少肌肉、韧带的紧张与疲劳。

告别产后腰痛:运动篇

1、多休息,适当运动

产后最初24小时内,新妈妈应卧床休息,然后可以在室内稍微活动,以促进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适量运动,做产后恢复体操,但要循序渐进。整个产褥期都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不要走远路或跑步。

2、腰部按摩和健身操

揉摩腰背:晨起或晚睡前都可以双手掌揉按摩擦腰背肌肉,上下揉摩50-100次,同时扭动腰部,有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腰痛的作用。

起坐操:仰卧,收腹坐卢。注意不能用上肢帮助,下肢保持伸直,次数不定。本操还可起到减少腹部脂肪的作用。

掌压腰骶部:俯卧位,双掌重叠压在疼处腰椎上,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一呼一吸为1次,做10-15次。

告别产后腰痛:饮食篇

生完小孩后特别怕冷,感觉寒气是从身体里面出来的,很大程度与产后肾气恢复程度有关。十月怀胎,特别是分娩的过程会耗伤大量肾气,亏损的肾气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中医认为,肾主生殖,主骨,肾中精气能化髓,而血由髓所生,肾虚必然导致气血亏虚。那么该怎么食补呢?

1、加强营养,适当补钙

产后妈妈应注意加强营养。靠母亲哺乳的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亲的乳汁,因而妈妈一定要保证自己乳汁充足、营养丰富,因此饮食上必须注意营养全面,特别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要丰富。哺乳的妈妈多吃肉类、蛋类、奶类、五谷、汤类等食物。牛奶、蛋类、贝壳类、豆制品、大骨汤都是很好的产妇补钙用品。

2、腰痛食疗方法:

①、桑寄生20克、猪骨250克。同煮汤。一般腰痛均可食。

②、猪腰子2只(或羊腰子2只)、杜仲10克,共煮,食腰喝汤。用于产后腰痛。

③、乌龟肉250克、核桃仁100克。共煮熟服。用于慢性虚劳腰痛。

最后虽然腰痛不是什么大病,但也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产后不注意休息及护理,腰痛会更痛,妈妈身体不好,又怎能照顾好宝宝呢?哪怕是为了宝宝,妈妈们也要尽力养好自己的身体。若有其他腰部疾病,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