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批评孩子也得有眼色,3个时间是大忌,“五不责”记牢了
发布于 2025/04/03 14:51
发布于 2025/04/03 14:51
孩子犯错,父母批评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你知道吗?批评的时间选不对,不仅没效果,还可能让孩子越来越叛逆。有些家长一着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就开始数落孩子,结果孩子反而更不服气,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教育孩子,光有“严厉”可不够,还得讲究“时机”。今天就来聊聊,批评孩子的3个“大忌”时间,以及古人智慧里的“五不责”,学会了这些,你的批评才能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
一、早上起床时别批评
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孩子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一天的学习和表现。如果一大早孩子就被训斥,心情低落,可能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甚至影响课堂专注力。
1、大脑还没“开机”,批评效果差
刚睡醒时,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清醒,这时候批评他,他可能根本没听进去,反而觉得烦躁。
2、影响一天的情绪
早晨被骂,孩子可能带着负面情绪去学校,影响学习状态,甚至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
建议:如果孩子早上磨蹭,可以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再快一点哦,不然要迟到了”,而不是“你怎么这么慢,天天这样!”
二、吃饭时别批评
“饭桌教育”是很多家长的习惯,总觉得吃饭时孩子跑不掉,正好可以“好好说说”。但实际上,吃饭时批评孩子,不仅影响消化,还可能让孩子对吃饭产生心理阴影。
1、情绪影响消化
人在生气或紧张时,肠胃功能会受影响,长期如此,孩子可能消化不良,甚至厌食。
2、破坏家庭氛围
吃饭本该是温馨放松的时刻,如果总在饭桌上批评孩子,孩子可能会害怕和家人一起吃饭,甚至故意吃得很快,避免被说教。
建议:饭桌上尽量聊轻松愉快的话题,批评的话留到饭后再说。
三、睡前别批评
晚上临睡前,是孩子情绪最敏感的时候。如果这时候被批评,孩子可能会带着委屈、愤怒入睡,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做噩梦。
1、影响睡眠质量
负面情绪会让孩子难以入睡,甚至半夜惊醒,长期如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2、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睡前被批评,孩子可能会反复回想,觉得自己“很差劲”,久而久之变得不自信。
建议:如果孩子晚上犯错,可以简单提醒,比如“明天我们再好好聊聊这件事”,而不是长篇大论地训斥。
“五不责”——古人的智慧,现代父母更要学
除了避开3个“大忌”时间,古人还总结了一套“五不责”原则,用来提醒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有所节制,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1、当众不责
孩子也有自尊心,当着外人、同学的面批评他,会让他觉得丢脸,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生病不责
孩子身体不舒服时,情绪和抵抗力都比较弱,这时候批评他,不仅效果差,还可能加重病情。
3、后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表现出愧疚,父母就不要再继续责备了,否则会打击他的改正意愿。
4、睡前不责
前面已经提到,睡前批评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睡眠,得不偿失。
5、高兴时不责
孩子正开心的时候,突然被批评,情绪落差太大,容易产生心理抵触。
批评孩子,别忘了这几点
1、先冷静,再沟通
情绪激动时说的话往往不够理智,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去和孩子谈。
2、对事不对人
批评时要说“这件事做得不对”,而不是“你怎么这么笨”。
3、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犯错是有原因的,先听听他的想法,再决定怎么引导。
教育孩子,批评是必要的,但方式比内容更重要。选对时机、掌握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听进去,而不是越批评越叛逆。下次孩子犯错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