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栓患者越来越多?医生:与肥肉无关,多半是这4事做多了
发布于 2025/04/11 09:17
发布于 2025/04/11 09:17
最近几年,身边突然出现血栓问题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肯定是肥肉吃多了",但医生们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血栓形成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那些看似无害的日常习惯,可能正在悄悄为血栓埋下隐患。
一、久坐不动是血栓的"最佳助攻"
现代人的工作方式让很多人每天在椅子上一坐就是8小时以上。久坐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就像水管里的水不流动会沉淀杂质一样。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下班后继续躺着刷手机,让血液循环雪上加霜。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2-3分钟,简单的踮脚尖、抬腿动作就能有效预防。
二、喝水太少让血液变"浆糊"
身体缺水时,血液会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变慢。很多人忙起来一整天都想不起喝水,或者用咖啡、浓茶代替白开水。这些饮品有利尿作用,反而会加重身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后,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保持每天1500-2000ml的饮水量,让血液保持"清爽"状态很重要。
三、熬夜打乱凝血平衡
熬夜时身体会分泌更多应激激素,这些物质会激活凝血系统。同时,熬夜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功能。长期熬夜的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就像随时可能结块的果冻。保证每天7-8小时优质睡眠,让血管和血液都能得到充分休整。
四、压力过大让血管"紧绷"
持续的精神压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同时压力激素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风险。很多人不知道,情绪紧张时咬牙切齿的小动作,也可能引发颈动脉微小血栓。学会调节情绪,适当运动、冥想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
给血栓高危人群的特别提醒
1、长途旅行时穿着医用弹力袜,每隔1-2小时活动下肢
2、手术后患者要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
3、服用避孕药的女性要特别注意血栓风险
4、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做凝血功能检查
血栓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改变那些习以为常却暗藏风险的生活习惯,从今天开始给血管"减负"。毕竟,畅通无阻的血液循环,才是健康最基础的保障。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