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吗?味精的禁忌人群又有哪些?

发布于 2018/05/07 11:29 复禾健康

以前吃饭总是爱放点味精,觉得不放点就没有味道,现在好多了,因为了解。所以现在做饭谨慎了许多,味精是日常烹调中非常常用的鲜味调味品。厨房中以用固体味精为常见。味精的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是由大豆、小麦面粉及其他含蛋白较高的物质组成,然后再经由淀粉发酵法制成,除含有谷氨酸钠外还含有少量的食盐。那么你知道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吗?味精的禁忌人群又有哪些?

一、味精的危害

1、急性的味精的危害:

急性味精中毒的症状是面部充血、热辣辣、烧灼的感觉、舌根肿胀、心跳反常或加速、晕眩、头痛、偏头痛、颈部僵硬、肌肉收缩、作呕、失眠、肠胃不适、皮肤刺痛、颈痛、臂痛、胸痛;上肢酸软、情绪低落、哮喘恶化、咳嗽等严重症状。

2、慢性的味精的危害:

(1)破坏遗传因子、影响生殖力,而且幼年时看不出来。美国科学家在1970年及1971年和1975年的三次小鼠实验中发现:小鼠体重减少、睾丸及卵巢坏死,肾上腺及甲状腺重量会大大减少,前大脑垂体内的生长激素、促黄体发生素水平明显下降。结果两性的老鼠长大后生殖都有问题,雌鼠怀孕较少且产生的小老鼠体积特别小,雄鼠能育性亦大大降低。

(2)妨碍胎儿发育并令后代畸形。美国科学家在一次兔子实验里发现:两只雌兔子宫里都有变质胎儿,后来小产并且产下畸形死胎;另外两只后来怀孕,正常生产但小兔四肢有多种畸形残缺、生长迟缓。

(3)加重过敏性鼻炎、加重过敏性哮喘。中国医生发现:许多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病人,在停止食用味精之后,其症状不治而愈。

(4)导致肥胖症。美国科学家在1970年的一次实验中发现:体内较大型的细胞对于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反应特别差,但是对于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反应却特别强烈。负责研究的专家认为味精造成肥胖症的原因是因为味精改变了细胞对肾上腺素及胰岛素的反应,并且令在脂肪质里的脂类成分明显增加。

(5)、造成永久性脑部创伤。美国科学家在1970年的一次老鼠实验里发现:有53只老鼠的脑神经细胞纷纷坏死,而坏死的比率正好与味精的服量成正比。该次实验还发现:若味精与糖精同吃,则脑部受损会加倍严重。

二、营养师告知:三种人慎用味精

1、儿童

如果儿童食入过量味精可能影响胃的功能,会出现偏食、厌食、爱吃零食等坏习惯,还会严重影响儿童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造成消化不良和影响健康发育。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中如小零食,有许多就是靠添加大量的味精来吸引儿童成瘾的。

2、老年人

因为老年人味觉功能减退,如靠味精来刺激胃口更容易造成对味精的依赖性。

另外味精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氯化钠,特别是在一些劣质味精中食盐更是占了大部分。这样就造成了盐的大量摄入,成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老年朋友限盐也得限味精。

3、哮喘病患者

味精中的谷氨酸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神经递质,过多食用有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重者发生呼吸痉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目前研究发现味精有诱发哮喘发作的可能性。在人们食用味精的2-12小时内,味精被吸收,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哮喘发生。研究还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空腹的条件下,吃下较多的放有大量味精的食品就会更容易引起气喘的发病。

三、营养专家:家常吃味精的4个禁忌

1、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显,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鱼、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是不能放味精的。

2、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适当的钠离子浓度下味精的鲜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但是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大量的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所以鸡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3、调馅料不宜加味精

许多人在调饺子馅、春卷馅时都会放点味精,味精拌入馅料后会一起经过蒸、煮、炸等高温过程。但是温度只要超过100℃味精就会发生变性。不但会失去鲜味还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除了不能拌馅,在制作热菜时,也必须是要在菜肴即将起锅离火时才能加入少量的味精。

4、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食物中本来就含有较多的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带鲜味的食物。

主妇妈妈们要记住,老人孩子肾功能都是底下的,所以吃饭时候要注意味精的控制量,味精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很多人吃饭炒菜都要来一点,但是过量食用味精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