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5/03 12:33
发布于 2025/05/03 12:33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发病速度、病程进展、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两者在病因、症状、治疗及肾脏损伤可逆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速度:
急性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发,起病急骤,症状在数日至两周内迅速出现,如突发血尿、水肿和高血压。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尿检异常或肾功能减退,病程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
2、病理特征:
急性肾炎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炎症,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但病变多为可逆性。慢性肾炎则呈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等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肾脏结构破坏。
3、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典型三联征为血尿、蛋白尿和水肿,可能伴随一过性肾功能下降,但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慢性肾炎早期仅表现为微量蛋白尿或夜尿增多,后期出现持续性高血压、贫血及血肌酐升高,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4、治疗原则:
急性肾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控制血压(如缬沙坦)、限制盐分摄入及短期利尿剂(如呋塞米)应用,通常无需免疫抑制剂。慢性肾炎需长期管理,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优质低蛋白饮食,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5、预后差异:
急性肾炎90%以上儿童患者可痊愈,成人痊愈率约70%,极少进展为慢性肾病。慢性肾炎呈进行性发展,5-20年内可能进入终末期肾衰竭,需终身替代治疗。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肾小球滤过率对慢性肾炎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日常需注意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130/80mmHg),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上一篇 : 检查肺结节挂什么科最合适
下一篇 : 孩子积滞了用什么推拿方法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