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5/04 16:38
发布于 2025/05/04 16:38
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由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1、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长期缺血使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患者常合并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及血运重建手术。
2、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增加心脏后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会加速心功能恶化,需联合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压药物。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可直接损害心肌结构,约50%病例与遗传因素相关。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扩大或室壁增厚,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延缓病情进展。
4、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病变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听诊可闻及特征性杂音,重度瓣膜病变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5、心律失常:
持续性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减少心脏有效射血,长期心动过速可诱发心肌病。动态心电图能明确诊断,控制心室率药物和射频消融是主要干预手段。
建议患者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睡眠时采用高枕卧位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出现下肢水肿或气短加重时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上一篇 : 该如何区别精索静脉曲张和前列腺炎
下一篇 : 查出是阑尾炎就一定要手术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