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对牙齿有什么危害 揭秘牙齿矫正的3大危害

发布于 2025/05/07 17:13

牙齿矫正可能引发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损伤、暂时性咀嚼不适等风险。牙齿矫正的潜在危害主要有牙根吸收、牙周健康问题、关节不适、牙齿松动、口腔黏膜损伤。

1、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可能导致牙根外表面轻微吸收,多数情况下属于不可逆的生理性改变。临床数据显示约90%患者会出现牙根长度减少0.5-2毫米,极少数病例可能因异常应力导致严重吸收。通过控制矫治力度和定期拍摄X光片监测,可有效降低风险。

2、牙周问题:

矫正装置会增加口腔清洁难度,易引发牙龈炎和牙周炎。托槽周围菌斑堆积可能造成牙龈红肿出血,长期可能发展为牙槽骨吸收。使用冲牙器、正畸专用牙刷配合牙线清洁,定期进行专业洁治可预防此类问题。

3、关节不适:

咬合关系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多发生在治疗初期和调整矫治器后。这与肌肉适应性改变及咬合平衡重建有关,通常2-4周可自行缓解。出现持续疼痛需及时调整矫治方案,必要时配合咬合板治疗。

4、牙齿松动:

治疗期间牙齿生理性松动属于正常现象,源于牙周膜纤维重组过程。但过度松动可能提示施力过大或存在牙周疾病,表现为牙齿明显晃动或按压疼痛。通过降低矫治力度、延长复诊间隔或暂停加力可使牙周组织恢复稳定。

5、黏膜损伤:

矫治器部件可能摩擦颊黏膜或舌头形成溃疡,常见于矫治初期和钢丝加力后。使用正畸保护蜡覆盖尖锐部位,配合含漱液漱口可促进愈合。多数患者1-2周后黏膜耐受性增强,症状逐渐消失。

矫正期间需特别注意饮食管理,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防止托槽脱落。推荐食用酸奶、蒸蛋、软面包等易咀嚼食物,每日补充维生素C促进牙龈健康。保持每日三次进食后清洁,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脱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异常及时与正畸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多数并发症通过规范操作可有效预防。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