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诊断标准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5/11 15:28
发布于 2025/05/11 15:28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因学证据三方面,具体涉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等指标。
典型症状包括皮肤黏膜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表现,部分患者出现黄疸、深色尿等溶血特征。急性溶血可伴发热、腰背痛及血红蛋白尿。体征上可见脾脏肿大,慢性患者可能出现胆结石或下肢溃疡。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男性120g/L,女性110g/L)是基本条件。动态监测显示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更具诊断意义,需排除出血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
骨髓代偿性增生表现为网织红细胞比例显著升高(通常>5%),这是溶血性贫血的关键实验室证据。若合并骨髓抑制性疾病,该指标可能不升高。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原阳性而尿胆红素阴性,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这些指标反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代谢产物的蓄积情况。
需通过Coombs试验区分免疫性溶血(直接试验阳性),或进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等明确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非免疫性病因。
确诊溶血性贫血后,日常需避免感染、剧烈运动及氧化性药物接触。建议增加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适度补充水分促进胆红素排泄。寒冷季节注意保暖以防寒冷型溶血发作,遗传性溶血患者应进行家族筛查。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网球肘多久能好 掌握四个技巧治好网球肘
下一篇 : 干燥症一定要做唾液腺ECT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