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跳槽 切勿说走就走
发布于 2018/09/10 10:07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09/10 10:07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福建闽江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廖友国
近期,职场社交平台领英针对15万份用户的公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随代际显著递减: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是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而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离职。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勇于冒险和探索的特点,但频繁离职也反映了职业抉择的盲目性,值得警惕。
年轻人跳槽主要分主动型与被动型。前者是敏锐把握机会主动离职。前提是他们有清晰的认识与定位,理性分析利弊后做出决策。被动型更多是由于工作不顺心而被迫跳槽,他们可能抱怨薪酬待遇,觉得怀才不遇,不满企业文化,但就是缺乏自我剖析与主动适应。他们的离职动机在于急迫摆脱现有环境,一味坚信离开就会更好,至于走向何方没有明晰思路,属于典型的随波逐流。
当今社会急剧变革,新兴职业层出不穷,高校人才培养相对于市场需求存在滞后性,毕业生职业选择困难,大量职场新人的频繁跳槽就是进行人职匹配的试错过程。年轻人要做好职业规划,及早把握职业发展的主动权。
紧密结合自身资源,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综合自身的爱好、专业背景、能力素质与社会资源,分析自己在哪个领域更有优势。如果暂时难以确定具体的职业类型,但大体方向需要明确,在逐步积累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职业成就感是择业的重要考量因素,良好的成就感是职业生涯的强大动力。可以尝试自我心理测验,比如列出自己成长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若干情景,或想象自身取得辉煌成就的画面,或选出自己内心最认可的人物及事迹等,发现其中的共性,分析内在心理需求,这对于选择职业方向非常有帮助。在职场上遇到困难或困惑是很多人离职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反思个人的原因,不要轻易下“制度不公平”“领导不重视”等定论。同时要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因一时的“不爽”而冲动离职对个人和组织都是不负责任的。
身处跳槽决择关口,不管是继续本领域工作,还是跨界重来,都要确定跳槽是否符合职业发展规划。如今,“追求自由独立”“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换份工作换个心情”等是不少年轻人跳槽的时髦理由,表面冠冕堂皇,实则对个人发展无益。年轻人处于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要将个人成长作为跳槽决策优先考虑的因素。对于纯粹被动逃离的年轻人,建议先调整对职业的心理预期,静下心来,选择务实的工作态度,仅仅换个环境可能还会遇到同样的阻碍。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你记得的事可能没发生过
下一篇 : 教你吃出精气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