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八不食” 过时了吗

发布于 2018/10/11 12:00

民以食为天,在吃的上面,不管是营养还是安全都是值得让我们注意的,而且我们中华美食这么多,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吃错了。面对吃的上面的讲究,孔子就曾经提出过“八不食”,具体是哪些呢?感兴趣的朋友们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八不食”,即: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到底什么意思?放在当前的食品卫生环境下,还适用吗?

1.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意思是,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菜不新鲜了不吃。

粮食:长期储存过程中营养和口感都会降低,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出库前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如果已陈化变质或不符合食用卫生标准,都不能作为口粮流入市场,只能用于动物饲料、生产燃料乙醇等。所以建议消费者从大型超市购买品质有保障的粮食。

鱼和肉:不新鲜时不仅营养价值降低,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比如青皮红肉鱼(秋刀鱼、沙丁鱼等)不新鲜时,鱼体内游离的组氨酸就会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当组胺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鱼和肉都要吃新鲜的(闻起来没有异味、肉质有弹性、颜色不发暗)。

菜:不新鲜时营养降低,亚硝酸盐增加,而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会增加胃癌、食道癌的风险,所以易产生亚硝酸盐的绿叶菜更要吃新鲜的。

2.色恶,不食。意思是,食物变颜色了不吃。

无论肉还是菜,颜色发暗一般都是不新鲜了,比如新鲜的鱼鳃是鲜红色,不新鲜的鱼鳃是暗红色;新鲜的猪肉淡红色,不新鲜的就是暗红色或暗灰色;新鲜的绿叶菜是翠绿色,不新鲜的颜色发黄。

需要说明的是,紫米、桃子等富含多酚的食物在碱性条件下变色是正常的,可以食用,比如紫米窝头加泡打粉后变成蓝紫色,桃子加小苏打洗后变成紫黑色等。

3.臭恶,不食。意思是,食物变味了不吃。

气味常被用来衡量食材是否变质,比如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变质了会有哈喇味,鱼变质了会有腥臭味,肉变质了会有恶臭味,水果变质了往往有酒味,变质越严重时异味越重,这样的食物自然不能吃。

但是也有一些利用食物轻微变味得到的美食,比如臭鳜鱼、臭豆腐、老北京豆汁,它们的变味程度被严格控制,可以吃。

4.失饪,不食。意思是,没做熟的食物不吃,还可以延伸到“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

食物半生不熟时,可能有致病微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比如鸡蛋煮不熟易引起沙门氏菌中毒;四季豆做不熟时,其中的植物凝集素和皂素容易引起中毒。

再比如煎炸熏烤的食物易产生丙烯酰胺、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最好少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菜、腊肉、火腿、香肠,亚硝酸盐含量较高,吃多了会增加胃癌和食道癌风险,也要少吃。

5.不时,不食。一种解读是,五谷、果实类食物尚未成熟,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

这是因为,五谷、果实尚未成熟时营养和风味物质积累不够,口感不好。比如不熟的柿子和香蕉很涩,不熟的杏很酸,不熟的牛油果很硬,不熟的西红柿中番茄红素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都低于成熟西红柿,所以从这个角度解读是有道理的。

另一种解读是,不吃反季节食物,吃应季食物。古代种植、运输、储存技术有限,其他季节的食物能储存下来必须靠腌制或晾晒,而腌制和晾晒对水溶性维生素的破坏很大,另外腌制食品盐含量很高,非应季食物自然不建议吃。但是现在种植、运输、储存技术发达,冬天在北方可以吃到北方不种但南方种的蔬菜,也可以吃到户外不种但大棚里种的蔬菜,这大大丰富了冬季餐桌,而且这些蔬菜完全可以吃。

6.割不正,不食。意思是,肉切得不方正不吃。

这跟营养和安全都没有关系,可能是当时的一种饮食礼仪。

7.不得其酱,不食。意思是,不能搭配合适的酱,不吃。

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炒菜的烹调方式,饭菜肉都是水煮,要配着酱才美味。另外,《礼记》里也提到吃鱼要蘸卵酱,吃干肉条要配蚁酱,吃肉羹要配兔肉酱,吃鱼片要配芥子酱,所以孔子才讲“不得其酱,不食”。

从营养角度看,如果少炒菜多蒸煮炖,然后蘸着生抽、香油、蒜末等小料吃,或者蘸着黄豆酱吃,不仅营养损失少,还能减少烹调油摄入。但生抽和黄豆酱的盐含量很高,不能吃太多,以免增加高血压风险。

8.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腊肉不吃。

当时主要是担心卫生问题,但是现在进入超市的酒和腊肉都要求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完全可以放心选购,反倒是自家酿酒可能因为交叉污染导致安全风险较高。

不过喝酒无益健康,如果饮酒应限量,腊肉吃多了增加胃癌和食道癌风险,所以腊肉最好偶尔吃。

看完文章,您了解了吗?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一些饮食讲究,但是有些放到今天依旧是不过时的,以后您在吃的上面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一定要好好注意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