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前膜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病
发布于 2018/11/12 11:51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18/11/12 11:51 复禾健康
黄斑前膜:也称黄斑视网膜前膜。黄斑视网膜前膜曾被称为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纤维化、原发性视网膜皱褶、玻璃纸样黄斑病变、黄斑皱褶、继发性视网膜胶质增生、视网膜内界膜皱褶、黄斑前纤维增生、自发性视网膜黄斑前胶质增生等。
分类:根据病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继发性、特发性、先天性黄斑前膜等。
继发性黄斑前膜:视网膜前膜已被描述与多种眼部状况和疾病有关,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脱离手术、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种眼内炎症、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底疾病、眼外伤和视网膜光凝、冷凝术等。在视网膜脱离术后形成的黄斑前膜一般较厚,呈灰白色,明显影响视力恢复,发病率约3%~8.5%,这种黄斑前膜也称作黄斑皱襞(macularpucker)可以看作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的一种较轻的表现。
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生在没有相关眼部异常或病史的眼,原因不明,好发于老年人,被认为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发生率约为5.5~12%,80%以上患者的年龄超过5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有提高趋势。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有稳定的或缓慢进展的视功能损害。20~30%的患者双眼发病,但多数双眼临床表现程度不等。多数患者无症状,视力好,发展缓慢。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患者中57%~90%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对于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的眼,当玻璃体完全从视网膜表面分离时,可能发生膜的自发分离,症状可以缓解,但发生率不超过1%。
先天性黄斑前膜:比较少见,多见于年轻人,是导致青少年低视力的重要原因。
组织病理性特征:主要由细胞和各种胶原成分构成。一般认为这种膜中的细胞主要来源于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此外还可能存在其它类型的细胞,如:纤维星型胶质细胞、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玻璃体细胞。黄斑前膜的胶原构成也有很大变异,有的黄斑前膜含有全部Ⅰ、Ⅱ、Ⅲ、Ⅳ类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有的则只含Ⅱ型胶原纤维。
病理生理改变
黄斑前膜内细胞成分的收缩,使视网膜被牵拉形成形态各异的皱褶。黄斑中心凹被牵引,将发生变形、移位。黄斑周围小血管被黄斑前膜牵引、压迫,产生扩张、变形、静脉回流障碍、黄斑毛细血管血流速度降低等,将导致血管渗漏、出血癍等现象。临床上可出现视物变形、扩大或缩小、视疲劳等症状。如果黄斑前膜形成的同时伴有玻璃体黄斑牵引,则容易产生黄斑囊样水肿,甚至板层黄斑孔。
黄斑前膜临床表现:
症状:黄斑前膜的常见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过小、视物变形
早期可无症状,当黄斑前膜影响到黄斑中心凹时有视力改变。视力通常为轻度或中度下降,很少低于0.1。当出现黄斑水肿或皱褶时,可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或视物变形,少数患者可能注意到复视或中心闪光。
视功能受影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混浊致密的黄斑前膜遮挡中心凹区;②黄斑区受到牵引而变形,中心凹移位;③视网膜血管渗漏和黄斑水肿;④由于黄斑前膜的牵引导致局部视网膜缺血,轴浆流淤滞等。有人认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黄斑前膜的类型相关,如果黄斑前膜比较薄,95%的患眼可以维持0.1以上的视力,通常视力为0.4左右。有时,当玻璃体完全后脱离、黄斑前膜与视网膜分离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视力恢复,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体征:根据膜的严重程度而不同。
轻度黄斑区玻璃纸样反光、血管轻度迂曲,视力无明显变化或轻度下降。这种“玻璃纸样”稀薄的前膜只有经仔细的眼底检查才可能看到,通常没有明显的边界,轻度的黄斑前膜OCT扫描可能也不好确定,但FFA可显示有血管迂曲的变化。
中度前膜下可见皱褶和条纹,牵拉视网膜内层。视力一般是0.3~0.6。
重度黄斑前膜增厚,牵拉视网膜形成皱褶,黄斑移位,视网膜水肿,视力明显下降。FFA可有荧光渗漏和黄斑区水肿。
上一篇 : 玻璃体后脱离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下一篇 : 巩膜炎的表现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