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

发布于 2018/11/12 14:20 复禾健康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那么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大家根据病因能做好预防工作。

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少数情况下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的遗传性疾病有先天性单纯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范科尼贫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2)获得性: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凡是可以影响到骨髓中巨核细胞生成的因素均可造成血小板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异常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各种恶性肿瘤对骨髓的侵害(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疗药物等因素均可对造血造成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的生成及代谢在体内是相对平衡的,但是在有些疾病情况下,由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和血小板结合,使致敏的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吞噬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常见的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肝炎,以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如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常见有弥漫内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

当各种原因如肝硬化、骨髓纤维化等造成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储藏在脾脏中,也会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

4.其他如出血、血液透析等引起血小板丢失,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都有哪些?总之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有很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找专科医生查明病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血小板很低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极低时要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避免外伤;正在应用的治疗其他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氯吡格雷等或活血化瘀药物要停用;忌辛香辣气味浓烈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