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及用药原则
发布于 2023/12/22 14:06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23/12/22 14:06 复禾健康
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是很少的,因此需要特别了解哪些症状可能是放射性肺炎。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认识放射性肺炎,一起来了解了解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和鉴别方法,别错过了。
放射性肺炎的早期症状
轻者无症状,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于放射治疗后2-3月出现症状。个别于停止放射治疗后半年始出现刺激性干咳症状。常见的症状:刺激性乾咳;气促,活动后加剧;胸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以低热为多;引起放射性食管炎时可有吞咽困难;放射性肺炎重症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紫绀。
胸部放射局部可见皮肤萎缩变硬。
检查肺部多数无阳性体征。当出现广泛肺纤维化时,肺泡呼吸音普遍减弱,可闻及捻发音(velcro罗音)。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发肺心病时,可有右心衰竭体征。
那么,要如何鉴别放射性肺炎呢?
放射性肺炎的鉴别方法
非放射性肺炎: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球菌性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以及某些抗癌药物如博来霉素等所致药物性间质性肺炎等。
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肺部肿瘤: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肺部转移性肿瘤。
小编所介绍的放射性肺炎早期症状和鉴别方法仅供参考哦。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及用药原则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变,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成人中也较常见,支原体肺炎大多症状轻,愈后较好,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严重的双侧肺炎和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如脑膜炎、脊髓炎、心肌炎、心包炎等。患者在患有肺炎期间一定要减少发烧的次数,同时肺炎在临床上是具有很强的反复性,建议患者在平时一定要多注意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及用药原则,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药物。
肺炎支原体1:80能自愈吗
如果病人单纯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浓度80,没有肺部的咳嗽、发热、咳痰的表现以及肺部CT检查没有肺部的炎症,这种情况通常是不需要用药的,不需要过度的紧张。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反应和相关的禁忌症,年龄小于80岁~18岁,可以使用喹诺酮类的药物,有精神系统疾病时,不建议使用喹诺酮类的药物。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
病毒性肺炎多久可以好
对于身体比较弱的患者来说,恢复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需要同时增加抵抗力,建议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如果是流感病毒的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肺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来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病毒性肺炎一般一周左右就会好转。
肺炎怎样治疗
肺炎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疾病,若感冒治疗不及时,患者就会容易拖成肺炎,肺炎也是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常见病。那么,肺炎应该怎么治疗呢?相信这是广大患者朋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川贝梨:川贝5克,生梨1个,冰糖适量。先将梨切去头部,剜空梨心,放入冰糖、川贝,再将梨头盖上,用牙签固定。放入碗内同蒸,将梨与汁同服,适用于咳嗽初起而痰多者。
三仙饮: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适量。热咳者可生服,寒咳者将汁加生姜数片,蒸熟后服用。
百合汤:鲜百合100克(干品30克),糖适量。加水煎汤,饮汤食百合,早晚各次。适用于肺虚久咳。
川贝百合汤:川贝母50克,百合8克,荸荠25克,大鸭梨50克,冰糖适量。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大鸭梨去皮、核,洗净切片;与川贝、百合、冰糖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20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2次食完,连服3~5日。能清热生津,化痰止咳,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黄粘稠量少,口咽干燥,舌红少津,小便短黄等。
花生冰糖汤:花生仁100~150克,冰糖50克。将花生仁洗净,与冰糖一起入锅,加清水2碗同煮,至花生仁熟烂即可,吃花生饮汤。1剂/日,分2~3次服完,连服5~7日。
金菊红糖水:金菊花15克,红糖50~100克。将金菊洗净,放入瓦锅中,加清水2碗,煎至1碗时去渣,加入红糖调匀,温服或代茶饮。1~2次/日,连服3~5日。功能:清热化痰止咳。
通过上面的详细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肺炎怎样治疗,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锻炼,健康的身体是一切行为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较强的免疫力,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才能享受生活。
上一篇 :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治疗最快 小孩子得了支气管肺炎如何治疗
下一篇 :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 机化性肺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