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店里忽悠多
发布于 2018/12/27 10:04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12/27 10:04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
孩子出生后,几乎所有父母都希望给他们最好的生活。因此,母婴店充斥着大街小巷和各大商场,孩子吃喝拉撒所需用品一应俱全。殊不知,为了牟利,一些母婴店渐渐成了育儿谣言的集散地,忽悠骗钱的重灾区。
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北京市几家母婴店,发现母婴产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纸尿裤、衣服鞋帽、奶瓶餐具、营养补剂等应有尽有。看到记者挺着大肚子,导购们都会十分热情地迎上来“建言献策”。她们似乎经验丰富、专业老道,在她们的“精细育儿”观里,记者顺其自然的做法显然“不合格”。“每次来母婴店,都会被导购说服买一堆东西,生怕孩子缺了什么。”刚从北京市东城区广渠路某家母婴店里出来张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实际上,大部分买回家都搁置在一旁,几乎用不上。”正是抓住了家长不想让孩子受到一点苦的心理,母婴店使出了各种“套路”,诱导家长心甘情愿地购买。但一些产品不仅白白浪费钱财,甚至还会损害孩子健康。
套路一:“这孩子缺营养。”很多导购会根据孩子外表熟练地指出“问题”所在:“后脑勺有枕秃是缺钙”“头发稀少说明这孩子缺锌”“面黄肌瘦的肯定营养不良”……有些母婴店为了更有说服力,引进“先进技术”,只要用机器夹住孩子的手指,就能判断出缺少哪些微量元素,随后导购会积极地为你“排忧解难”,推荐各种营养补充剂。
微量元素仅占人体体重的0.01%,且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很难准确检测,只能通过采集毛发和血液两种方式。早在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已明令禁止随意给孩子测微量元素,尤其是对6个月内的婴儿。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表示,只要孩子没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落后、时常腹泻、有异食癖、食欲很差、口唇苍白等特殊情况,就不需要额外补充微量元素,以免产生药物副作用。大多数枕秃是因为孩子吃完睡、睡醒吃,动得太少,热量只能通过汗液蒸发,导致孩子在枕头上蹭掉头发,只有很少一部分孩子是因为缺钙。健康的孩子出生时体内便有足够用4~5个月的铁元素,之后会从肉、蛋、鱼等辅食中继续摄取,因此没必要补铁。缺锌的婴儿更是少之又少,3岁以内不多见。
套路二:“只喝母乳营养不够。”“过了6个月,母乳营养就不够孩子生长所需了。”“配方奶粉要换着吃,营养才更均衡。”“牛初乳最好,能提高免疫力。”……导购告诉记者,准妈妈应该提前准备几种奶粉,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有些导购还会给喝配方奶粉的孩子推荐奶伴侣(清火宝):“喝奶粉容易上火,奶伴侣含葡萄糖、冰糖、山楂、麦芽、莲子、金银花、菊花等成分,能帮助孩子降火。”
李海鹰告诉记者,牛初乳是奶牛生产后7天内的乳汁,成分和人初乳差别很大,其中的抗体和营养物质对牛有用,对人没用。并且牛乳蛋白质乳凝块很粗大,难以被婴幼儿吸收,还可能引起过敏或腹泻。2012年,我国已明令禁止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及其制品,但不少母婴店还会拿牛初乳来忽悠家长。
研究表明,母乳的营养成分高达400种,完美匹配孩子的生长需求,是任何非母乳都无法比拟的。以羊奶、牛奶等为基础的婴儿配方奶粉,虽经过科学调配,营养方面有了保证,但只能作为母乳不足时的备用选择。至于“奶伴侣”,李海鹰表示完全没必要买,“这种含有多种成分的清火产品会引起孩子过敏或食欲变差,影响孩子的味觉发育。喝奶粉的孩子可以适当多喝些水。”
套路三:“让孩子睡出漂亮的头型。”大到婴儿床、床围,小到被褥、定型枕,各式儿童寝具是母婴店里最热销的产品种类之一。张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曾听信导购的推销买过床围,但在看到有孩子卡在床和床围之间窒息而死的新闻后,就把家里的床围拆掉扔了。“现在想想,真后悔没听‘妈妈群’里的劝告,有些产品真是没必要。我还买过一款定型枕,说是能睡出漂亮的头型,还能预防斜颈,但孩子只要枕上去就不肯睡,已经买回去几个月了,至今一天都没用过。”
美国儿科学会曾发文称,没有证据表明婴儿床围能起保护作用,相反,一旦婴儿卷入床和床围之间,可能因为缺乏活动技巧和力量而无法摆脱,存在被压迫或窒息的危险;不能在婴儿床中放置任何物品,以免导致窒息,1岁之前都不需要使用枕头。李海鹰解释说,孩子什么时候能用枕头,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1岁后主动去拉枕头、毛绒玩具垫在头下方,或直接躺在成人的枕头上,就应该为其准备枕头了。
至于斜颈,大部分是由颈部胸锁乳突肌缩短导致的,没有任何依据证明定型枕可以预防斜颈。要想让孩子有个好头型,关键在于让孩子醒着时尽量趴着玩。
套路四:“带娃神器安全又省力。”记者在逛母婴店时,还遇到了几位前来买“儿童安全绳”的妈妈。导购介绍说,很多人都来找这种“带娃神器”,既能保证安全,还不需要时刻抱着或牵着孩子,十分省力方便。安全绳一般由橡胶或皮革制成,有些内置钢丝不易断,绳长1.5~2.5米,两头有魔术贴或简易锁,可以固定在孩子手腕上。
李海鹰说,孩子3~6岁正是喜欢探索的时期,不少家长图方便使用安全绳,觉得有了安全保障,对孩子的关注度便有所下降,易造成意外。另外,如果绳子过短,孩子容易摔跤;绳子过长,在密集的人群里,容易绊倒行人。“带孩子出门,谨慎才是最大的安全保障。”
此外,学步车也是母婴店里比较火的“带娃神器”。但早在2011年,我国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就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学会也强烈建议,不应使用学步车。李海鹰指出,在学步车里,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站立,而是踮着脚,容易导致O型腿;孩子稍微一使劲就能滑出去比较远的距离,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剖宫产带来几多风险
下一篇 : 老年病人需要一站式服务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