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引起的,可以治好吗?

发布于 2019/01/08 16:20 复禾健康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同类型发病原因不同,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引起的吧。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

2.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小板生成障碍或无效生成

1)巨核细胞生成减少①物理、化学因素。②骨髓浸润性疾病。③造血病变。④感染性疾病。⑤血小板生成调控紊乱。⑥遗传性疾病。

2)血小板无效生成见于维生素B12、叶酸缺乏、部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小板破坏增加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破坏①药物相关抗体。②某些免疫反应异常疾病。③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④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2)非免疫性破坏血管炎、动脉插管、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主要见于血栓性微血管病。

(3)血小板分布异常各种原因的脾大。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各种病因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降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么引起的我们已经有了了解,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类型以及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疾病问题。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