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发布于 2019/01/25 16:41 复禾健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专家指出: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早期症状及诊断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早期症状表现为:

血小板增多症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

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中国统计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

无原因的血小板较好增多应考虑本病,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即可诊断。以下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①血小板计数在600×10[9]/L以上;

②血红蛋白≥130g/L或红细胞容量正常(男<36ml/kg,女<32ml/kg);

③骨髓铁染色正常或铁剂试验治疗无效(铁剂治疗1个月血红蛋白上升小于10g/L);

④无Ph染色体;

⑤骨髓病理检查无胶原纤维,或无脾肿大、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反应时胶原纤维小于活检面积的1/3;

⑥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凡临床符合,血小板>1000×10^9/L,可除外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早期症状及诊断的相关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常识及治疗知识,还是需要到专业的医院听取专家的介绍。如果患病更要就是到院治疗,切莫拖延加重疾病。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