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检查都有什么?

发布于 2019/01/30 15:39 复禾健康

目前ITP的诊断仍是临床排除性诊断。其诊断要点如下:①至少2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无异常;②脾一般不大;③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④需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周围血中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0×109L时出血严重,慢性患者可见血小板形态大而松散,染色较浅;出血时间延长,凝时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

2.骨髓象

出血严重者可见反应性造血功能旺盛,急性病例巨核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慢性病人巨核细胞多增高,多在0.2×109L(200/mm3)以上,甚至高达0.9×109L〔正常值(0.025~0.075)×109L〕,巨核细胞分类:原巨核细胞和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比正常或稍高;成熟未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显著增加,可达80%;而成熟释放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极少见,为了确诊此病而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须进行骨髓检查。

3.血小板抗体检查

主要是血小板表面IgG(PAIgG)增高,阳性率为66%~,发同时检测PAIgG,PAIgM,PAIgA可提高检测阳性率,PAIgG增高并非本病特异性改变,在其它免疫性疾病亦可增高,但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不增高,此外系统观察PAIgG变化对ITP的预后有指导意义,一般在PAIgG下降时血小板才上升,有人报告每个血小板PAIgG量>1.1×10-12g的病例用激素治疗无效,而每个血小板PAIgG量为(0.5~1.0)×10-12g的病例激素疗效好,切脾前如果PAIgG极高亦预示手术效果不好,如激素治疗或切脾手术后PAIgG恢复正常则预后好,如PAIgG持续增高则提示治疗无效。

4.血小板寿命缩短

应用同位素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进行测定,病人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甚至只有几小时(1~6小时,正常为8~10天),应用同伴素体表计数法还可测出血小板阻留和破坏部位(脾,肝,肺,骨髓),应用血小板粘附与聚集试验等对慢性ITP病人有时可测出血小板功能异常。

5.出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回缩不良,凝血酶原消耗不良,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黏附功能低下。

6.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血小板方法测定

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此项检查对ITP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还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