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发布于 2023/12/22 13:36 复禾健康

大叶性肺炎

男性患者,1周前因天气变化,起居不慎而出现发热、畏寒,活动后气促,少许咳嗽,痰浓难咯出,全身乏力感。自服“感冒药”无明显好转。2天前因大便后无力站起,伴气促汗出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达200↑/100mmHg↑。

经体检得知,呼吸促,26次/分,神清,三凹征(-),可平卧。双肺叩诊过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少许湿罗音。右中肺少许哮鸣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后经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图为医院检查图)

高热时应警惕大叶性肺炎

任何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比如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等。大叶性肺炎是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起病较急,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患者可表现为高热,通常可在39度以上。剧烈的咳嗽,有的患者干咳,有的咳嗽时有痰,恶寒,厌食,嗜睡,精神状态差。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重症患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性休克。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症状有相同之处,区别主要是大叶性肺炎主要出现有肺泡的感染,通过肺泡逐渐蔓延到整个的肺叶和肺段,一般不会蔓延累及到细支气管,局限在肺叶、肺段。在影像学的检查上,大叶性肺炎可以看到病灶呈大片的肺叶和肺段分布,肺部出现实变征,而小叶性肺炎可以出现有支气管肺泡征的病灶表现。小叶性肺炎也称为支气管肺炎,主要是从支气管或者是细支气管开始,炎症逐渐的蔓延累及到肺泡、肺腺泡。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主要是在于肺部感染部位的不同,属于肺炎的两种类型。

什么是大叶肺炎

大叶性肺炎多数发生在青壮年,冬春季节为主要发病季节,发病之前部分会有诱因存在如淋雨受凉酗酒呕吐等,约半数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驱表现。什么是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又称为肺炎球菌肺炎,是一种由于肺炎双球菌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呈大叶性分布急性肺实质炎症。病变常累及一个肺段以上的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重症患者可伴休克。

肺炎发烧多少度

不管是低热还是高热,一旦确诊为新型肺炎,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根据患者的免疫力、病情以及ct影像学的改变而不同。新型肺炎根据目前收治的情况来看,发烧的具体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8度以下,有些会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40度以上。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放射性肺炎有哪些病理变化呢?如果怀疑患了放射性肺炎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才不会耽误病情,尽早痊愈。在这里,小编为大家科普的就是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和检查方法,快来一起了解了解吧。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炎症改变和慢性纤维化病变,急性炎症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亦可发生在放射治疗结束后6个月,主要表现为肺毛细血管,小动脉充血,扩张和栓塞,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细胞肿胀,Ⅱ型肺泡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增加,淋巴管扩张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肺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急性可自行消散,也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慢性阶段的肺组织变化为广泛肺泡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萎缩,血管内壁增厚,玻璃样变和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增高,若继发肺部感染可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诱因。

那么,放射性肺炎有哪些检查方法呢?

放射性肺炎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多数于停止放射治疗1~3个月后出现,肺部始有异常表现。急性期在照射肺野出现片状或融合成大片、致密的模糊阴影,照射范围呈毛玻璃样表现,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与支气管肺炎或肺水肿极相似。慢性期产生肺纤维化,呈网状、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主要分布于肺门或纵隔两侧及其他放射肺野。由于肺纤维收缩,气管、心脏移向病侧,同侧膈膜抬高,正常肺组织产生代偿性肺气肿。发生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右肺下动脉横径增厚,肺动脉段突出或右心肥大。常伴胸膜腔积液征,偶见自发性气胸。

肺功能改变:肺放射性肺炎和纤维化都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减低,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和弥散功能减低,导致缺氧。有时胸片尚未发现异常,而肺功能检查已显示变化。

放射性肺炎要及时检查哦。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