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肺炎的鉴别诊断 15天新生儿肺炎严重吗

发布于 2023/12/22 13:38 复禾健康

结核肺炎的鉴别诊断

结核肺炎又叫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下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诊断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可以与多种疾病相类似,不同类型的肺结核应当与其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原发型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应当与结节病、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转移性恶性肿瘤和各种纵膈恶性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从影像学改变出发,应当于非结核性肺部感染、支气管肺泡细胞癌、肺淋巴管癌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进行鉴别。继发型肺结核,肺内表现为渗出病变时应注意与各种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肺结核空洞时需要与肺脓肿进行鉴别,结节状结核病灶、结核球等应当与肺癌等进行鉴别。

肺结核病人应摄入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摄入丰富的豆制品,因为该病会消耗较多的人体蛋白质。应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增加身体的免疫力,清肺排毒,如山药、百合、木耳、藕、梨、血橙、柠檬、苹果、椰汁、无花果、甘蔗、柚子、枣等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应摄入富含钙、铁和锌的食品,从而帮助结核病灶钙化、补血(特别是咯血病人需适量补血),身体痊愈。如芹菜、苋菜、番茄、杏子、红枣、紫菜、黑木耳、黑芝麻、豆制品、金针菜等。值得一提的是肺结核不适宜吃菠菜,因为菠菜富含草酸,会和人体内的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人体钙的吸收和贮存。

15天新生儿肺炎严重吗

刚出生15天的新生儿得肺炎有一定的严重性,因为新生儿的身体各项机能都不稳定,出现肺炎后不仅会出现反复发烧、咳嗽、咳痰等症状,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还容易引起更多并发症。新生儿羊水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湿肺相对病情较轻,出现特殊并发症和合并症的机会较少,有一部分肺炎会逐渐自愈。早产儿肺炎由于生理解剖特点。

新生儿消化不良的症状

往往有消化不良的时候会表现为孩子容易呕奶,还有就是经常会出现打饱嗝的情况,另外出现腹胀,还有就是有部分的孩子会出现阵发性的哭闹,大便有的时候会出现这个奶瓣比较多,还有就是会出现大便的次数比较多,或者是大便当中有少量的黏液等情况,也有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这个大便的秘结,不好拉,几天排一次大便的情况,这些都是初生的婴儿出现的消化不良的症状。当然,当母乳不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添加适合他年龄段的配方奶喂养,但是我们要注意喂养的次数和量,不能给宝宝的胃肠带来太多的负担。如果孩子出现了消化不良的,往往会导致他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厌食、哭闹、不止、呕吐等一些胃部不适的症状。

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标准有哪些

追赶生长是早产儿的特殊发育现象之大多数发生在两岁之内,已超过相应年龄正常的速度加速生长,以便重新回到原有的生长轨道上来生长。因为每一个早产儿的月龄不一样,因此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是没有恒定的标准的,一般是需要根据实际出生时间减去早产时间,然后再和同龄足月的宝宝进行对比。早产儿体重增长一定有相应对应的要求,要求每天增长的速度能够达到10~15克每公斤每天。

支气管肺炎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支气管肺炎多常见儿童,好多孩子在出现感冒的时候,伴有咳嗽,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导致出现肺炎,其实在孩子出现支气管肺炎的时候,是有一些早期症状的,但是有些做家长的因为缺乏一些必要医疗常识,所以常常等孩子严重了才发现,下面让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症状吧!

1、一般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的有发热、拒食或呕吐、嗜睡或烦躁、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早期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大多为驰型或规则发热。

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和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拒食、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

2、呼吸系统的症状及体征咳嗽及咽部痰声,一般早期就很明显。呼吸增快,每分钟可达40~80次,使呼吸和脉搏的比例自1∶4上升为1∶2左右。常见呼吸困难,严重者呼气时有呻吟声,鼻翼扇动、三凹征、口周功批甲青紫。

3、其它系统的症状及体征较多见于重症患者。

(1)消化道症状:婴幼儿患肺炎时,常伴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呕吐常发生在强烈的咳嗽之后。腹胀严重时致膈肌上升,压迫胸部,更加重呼吸困难。有时下叶肺炎可引起急性腹痛,应与腹部外科痢疾鉴别。

(2)循环系统症状:较重肺炎患儿可出现脉搏加速,每分钟160~200次/分或以上,与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不相称,肝脏显著增大或在短时间内加大,面色苍白,唇发绀,或颜面、四肢浮肿,尿少,则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有时四肢发凉、口周灰白、脉搏微弱,则为末梢循环衰竭。

看了上面的文字,相信你已经知道支气管肺炎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了吧?如果有上面这些症状的话,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所有的病都是早治疗比晚治疗要好得多,不要等到严重了才去医院。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