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瘘管不治疗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扩散、牙齿松动甚至颌骨破坏。牙龈瘘管通常由慢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或龋齿继发感染引起,表现为牙龈处反复溢脓的窦道,长期不处理可能引发{颌骨骨髓炎}、{病灶感染扩散}、{牙齿脱落}、{邻近组织受累}、{全身感染风险}等后果。
1、颌骨骨髓炎
长期存在的牙龈瘘管可能使细菌侵入颌骨,导致颌骨骨髓炎。炎症会破坏骨质结构,伴随持续疼痛、面部肿胀及张口困难。需通过X线检查确诊,治疗需清除坏死骨组织,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2、病灶感染扩散
瘘管内的化脓性分泌物可能向周围软组织扩散,引发间隙感染如颊间隙或颌下间隙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需切开引流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胶囊等药物,同时处理原发病灶。
3、牙齿脱落
持续炎症会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导致患牙松动脱落。根尖区骨质吸收后即使保留患牙也可能丧失咀嚼能力。早期可通过根管治疗配合人工骨粉植入修复,晚期需拔牙后行种植义齿修复。
4、邻近组织受累
上颌窦或鼻腔可能因邻近瘘管感染引发上颌窦炎,表现为鼻塞、脓涕。需通过CT评估范围,联合鼻窦冲洗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下颌瘘管可能累及神经管导致下唇麻木。
5、全身感染风险
细菌可能经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对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需血培养鉴定病原体,静脉输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彻底清除口腔感染源。
发现牙龈瘘管应及时就诊口腔科,完善牙片或CBCT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监测愈合情况,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对于无法保留的患牙应尽早拔除以阻断感染源,修复缺牙恢复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