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

发布于 2025/07/09 06:54

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直接破坏肿瘤组织的微创或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无水乙醇注射等方法。局部消融适用于早期肝癌、无法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或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1、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该方法适用于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单发肝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治疗时在影像引导下将电极针穿刺至肿瘤中心,通过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肝区疼痛等反应,需配合保肝治疗。射频消融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但靠近大血管的肿瘤需谨慎操作。

2、微波消融

微波消融通过电磁波使肿瘤细胞内的极性分子高速运动产生热能。相比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穿透力更强,适用于3-5厘米的肿瘤,尤其适合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治疗中微波天线产生的热场可覆盖不规则肿瘤,但需注意避免胆管损伤。术后需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联合靶向药物控制残余病灶。

3、冷冻消融

冷冻消融采用液氮或氩气快速冷冻肿瘤至零下40℃以下,通过冰晶形成破坏细胞结构。该技术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适合靠近重要血管的肿瘤,但可能引起冷休克等并发症。治疗中需多次冻融循环确保消融彻底,术后需预防出血和肝功能异常。冷冻消融对疼痛敏感度低,但设备要求较高。

4、无水乙醇注射

无水乙醇注射通过化学方式使肿瘤细胞脱水坏死,适用于2厘米以下的表浅肝癌。操作时将纯酒精直接注入肿瘤中心,需多次注射确保覆盖病灶。该方法成本低且操作简便,但可能引起酒精扩散导致肝损伤。术后需密切观察腹痛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联合其他消融技术提高疗效。

5、联合治疗

局部消融常与经动脉化疗栓塞、靶向治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对于3-5厘米的肿瘤,可先栓塞肿瘤供血血管再行消融以提高完全坏死率。联合方案需根据肿瘤位置、肝功能等个体化设计,术后定期复查增强CT评估疗效。消融后残留病灶可补充放疗或免疫治疗,但需警惕肝功能衰竭风险。

接受局部消融治疗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促进肝细胞修复,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术后1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发热、黄疸或腹水增多需及时就医,长期随访中需结合抗病毒、保肝等基础治疗控制肝硬化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