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普瑞眼科医院如何 日常生活如何如何预防近视斜视

发布于 2020/02/18 13:47 复禾健康

这段时间全国上下齐心抗“疫”,除了减少走动,避免交叉感染,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西安普瑞眼科医院专家提醒大家,宅在家里,长时间用眼,还要警惕突然“斗鸡眼”。

大家都知道,抗疫很好的方法就是“家里蹲”,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执行“家里蹲”,网络平台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学习视频。这周开始,大中小学生开始了网络授课,上班族也开始了网络办公,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除了会导致近视加深外还会引起另外一种严重的眼病: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俗称“斗鸡眼”。

关于“斗鸡眼”你需要知道的

早期的斗鸡眼可能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但患者会自觉看不清,视物成双即复视,遮住一个眼后复视消失,且比双眼一起看更清晰。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在人群中发病率及患病率没有流行病学报道,近年来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报道越来越多,可能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远程教学及办公的增加有关,由于长时间视物过近,诱发辐辏过度,内直肌张力增加,导致眼的集合与分开之间的力量不能平衡,最后导致内斜视。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科学用眼,每隔30分钟要向窗外看一看,也可以选择去听一些娱乐和学习节目,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看手机。

当然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生除了与近距离用眼有关外,一些颅内疾病也可以引起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因此,如果你突然视物成双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

斜弱视科普问与答

1.关于斜弱视这种疾病,普通人往往理解为眼球位置异常,视力低下,这种理解正确吗?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斜弱视的定义及常见类型吧!

专家解读

医学上的斜视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斜眼”、“对眼”,也常被称为“斗鸡眼”“翻白眼”等,是指当目光注视物体时,一眼保持正位,另一眼偏位的状态,如偏向内侧(即鼻侧)就叫内斜视,也就是人们说的“对眼”;如偏向外侧,就叫外斜视,向上或向下偏斜叫上斜视或下斜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的眼病。

弱视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四类:

①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②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即可以使屈光度较高的一眼形成弱视。

③屈光不正性弱视:常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由于条件有限没有配戴合适的眼镜。

④形觉剥夺性弱视: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有屈光间质混浊。(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形成弱视。

2.作为家长,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孩子的斜弱视问题呢?

专家解读

日常生活中,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下述情况中的某一项,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①家长发现孩子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出现间歇性斜眼。

②平时学习或者看东西的时候,有歪头的习惯,即斜颈。

③视物的时候,容易怕亮光,经常有眯着一只眼睛看东西的习惯。

④孩子自述视物重影,如一个手指头看成两个手指头。

⑤看东西离得近,看电视时总是朝电视前面跑,经常摔跟斗等。

3.眼睛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一旦患上某些疾病,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那么,斜弱视和其他的眼部疾病比起来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危害么?弱视的孩子会丧失视力吗?

专家解读

了解斜弱视的危害,首先需要了解双眼视觉这样一个概念。双眼视觉是指双眼协调、准确、均衡地同时工作,内容包括同时视觉、融合视觉及立体视觉。双眼视觉是人类高级的视觉功能,正是因为形成了双眼视觉,人类才能更准确地获得外界物体形状、方位、距离等概念,才能正确判断并适应自身与客观环境间的位置关系。

1、斜弱视最主要的危害就体现在对双眼视觉功能的破坏:丧失同时视觉,造成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丧失融合视觉,造成融像储备低,容易视疲劳;丧失立体视觉,形成立体盲,影响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2、其次斜视常常造成外观上不美观,造成儿童心理上的自卑感。

3、此外某些斜视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如脸面不对称,歪脖子与脊柱畸形等发育异常。

弱视的孩子视力低于同龄孩子的正常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积极治疗,大多孩子的视力会越来越好,如果不合并其他眼病弱视的孩子不会丧失视力。

眼科医生线上问诊

居家期间,家长们切莫对孩子的眼健康放松警惕,如果您有相关眼病需要咨询,可通过我院“眼科医生线上问诊”服务进行咨询,专家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我们将携手与您共战疫情,为孩子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时间:每日10:00—20:00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