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海: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如何治疗心律失常

发布于 2020/04/15 11:12 复禾健康

心律失常中医称为心悸,是因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脏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心律失常有轻重之分,轻的会感觉心慌,稍微有点不适,不用过分害怕,可以进行调节、适当锻炼。但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就需要特别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发生室颤、心脏骤停、猝死,有的人在睡梦中就心脏骤停。

早在二千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心悸这一症状,记载中曾写,动即为惊,弱即为悸。认为前者是因惊而脉动,后者是因虚而心悸。即,中医认为,心悸是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所致,治疗当化痰、祛瘀配合安神止悸之品以求心神得宁。

心悸按照中医的分类,有多种情况: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浊、瘀血,还有一些集中症型夹杂一起,心悸多见于气虚痰瘀互结。

医圣张仲景在治疗心悸方面常用的一个方子“瓜蒌薤白半夏汤”。国家名老中医、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庆海在做客节目时提到在传统中医理疗基础上,通过扶正补气,化痰利湿和活血化淤的多味药材相结合,立足古方基础上,君臣佐使,加减化裁,形成“心悸康宁方”用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此方具有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的功效,保护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于每周三下午、周四周五来到东城中医医院门诊寻求李庆海主任帮助的心律不齐的患者,李庆海主任介绍总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个人情况,以瓜蒌、薤白、半夏三味药材为基础,加减化裁。

古书《济生方》中说到,夫怔忡者,此心不足也。认为心悸是心虚胆怯所致,治疗上宁其心以壮胆气。在瓜蒌、薤白、半夏三味药材基础上加入黄连,黄连和半夏二者结合可以理气清瘀,也能够安神定悸,有助于缓解心慌、乏力。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黄连最宝贵之处就在于“清”,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见黄连入口极苦。黄连味苦、性寒,其根、茎味极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连可以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也正是因为因为这种苦让黄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