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不容忽视!小小一个癌变率高
发布于 2021/07/05 15:22
发布于 2021/07/05 15:22
8月底,先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大肠炎提出辞职,后又传出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到底这些肠道疾病为何这么利害?本期肠道专家来解读—电影《黑豹》男主查德维克·博斯曼罹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占9.88%。在结直肠癌早期,病人症状不明显,再玩上一手“拖字诀”,发现时往往发展成了中晚期,手术机会也稍纵即逝。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辉教授介绍,结、直肠息肉泛指结、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有的息肉生长缓慢,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不一定需要积极处理,而有的息肉有癌变风险,应予以切除。”杨辉强调,“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据相关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恶变过程一般需5—10年。
息肉有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
绝大多数肠息肉没有症状,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息肉持续长大或者恶变,可出现便血、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症状。
②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带蒂的低位直肠息肉因位置较低,有时会脱出肛门外,此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痔疮脱出。
⑤肠道外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J综合征(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简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家族性遗传病)。
建议高危人群40岁就应做肠镜筛查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建议有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习惯的改变等高危人群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切过肠息肉并不是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认为息肉切除后已经大功告成,对定期复查肠镜就不在意了,但是,结肠息肉不能一切了事,切除后并非一劳永逸。
杨辉解释,息肉切除后结肠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而且弯曲的肠腔成袋状形成视野死角、肠镜检查前肠腔未清洗干净、检查时肠管的痉挛等原因,极易造成息肉漏诊。因此,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 : 又到手足口病流行季,5岁以下儿童须小心
下一篇 : 鼻咽癌高发该如何预防?得了鼻咽癌后会有哪些症状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