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发布:中日友好医院宋树立书记作介绍医院发展规划

发布于 2020/12/27 09:25 复禾健康

中日友好医院宋树立书记作介绍

[宋树立:]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的有关情况。中日友好医院是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36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咬住目标、开拓创新、一路疾行、一路成长,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这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努力让群众看病更方便。从挂号、导诊、交费、取药,对医疗服务全流程不断改革和优化,门诊预约率已经达到97.37%。2020年累计提供各种线上医疗服务500多万人次,比2019年增加了48%。建立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让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我们注重应用现代化手段方便患者,但是也考虑到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对新技术的使用不是非常熟悉,我们在技术上改进,安排专门人员帮助老年人等更方便就医,努力做到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二是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问题的基础上,以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治为重点,形成一批领衔学科和优势学科。比如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这个中心是今年7月26日成立的,它的特点是站得高、管得宽、沉得下、冲得上。站得高,承担着国家呼吸疾病诊疗能力的任务。加强区域间合作,在学科协作,在医、教、研、防和管理上都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管得宽,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学科从早期的戒烟干预到肺肿瘤等慢性病防治,以及像新冠肺炎等突发新发急性传染病治疗、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终末期的肺移植,具备全流程的防治能力。沉得下,成立呼吸专科医联体,使更好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冲得上,刚才两位领导也讲过,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冲在前面,我们派出的164名医疗队员就是以呼吸与急危重症学科为核心组建的。同时,中日友好医院非常重要的优势和特点就是中西医结合。我们拥有两名国医大师、三名岐黄学者、六名首都国医名师。我们的中医学科体系是比较完备的,36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一直在发展中,我在调研中多次看到中医学科和西医学科联合门诊、联合会诊,还有中医开展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患者也非常欢迎。在12月23日召开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樱花论坛,大家都在凝神聚力,为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的事业努力。我们的器官移植工作也很有特点,现在已经是全国第二、世界第八的肺移植中心。在今年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肾移植已经突破了100例。这些工作都是群众非常需要的。我们还紧密对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的健康需求,在减重代谢、康复医学、毛发医学、医学美容等方面都有开拓创新。还有一些学科在散发材料上有,我就不多加介绍了。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方面,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优质护理服务,推行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经做到全覆盖。深化护理改革,强化基础护理,同时深化专业护理,推行全程护理,减少非护理操作,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专业化的服务。在这些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四是医院的公益性更加彰显。第一时间引入了国家的谈判药品和“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物,同时严格处方管理,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为群众努力减轻看病就医负担。牵头成立28个专科专病医联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也发挥国家互联网和远程医学中心的作用,通过远程医疗和5G手段,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比较优质的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上得去、挺得住、打得赢,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三家医院,以及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这样的,近期中日友好医院已经胜利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医院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和关心中日友好医院。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