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或致失眠?详解艾灸祛湿的方法和不良反应
发布于 2021/11/02 09:59
发布于 2021/11/02 09:59
众所周知,艾灸是我国中医养生治病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方法,效果很好。今天要介绍的是艾灸祛湿的效果和作用。同时要注意艾灸会有哪些不良反应。我们来看看。
足三里穴艾灸祛湿: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横指左右,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就能看到祛湿的效果。
丰隆穴艾灸祛湿: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中点,肌肉鼓胀,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更好。每天艾灸15分钟能有效健脾祛湿。
解溪穴艾灸祛湿:解溪穴位于脚背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缓解下肢水肿有很好的效果。每天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很好的祛湿。
那么,艾灸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艾灸后经常出现失眠症状。如果第一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往往是疲劳或嗜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如果此时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劳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这个时候不要担心睡眠时间不足,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凑够睡眠时间,主要看自己精力是否充足。艾灸中脘会很快改善脾功能。
有时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不适。很有可能你的肝脏有隐患或者你的胃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你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因此,我们的身体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好,这些都会起作用。如果艾灸关元穴,可能会反映妇科隐患、前列腺问题或生殖系统疾病。人体阴阳的升降有其固定的规律。随着生命力的逐渐充足,阴阳必须按照它的规律运行。该升的自然会升,该降的自然会降,根本不需要人为调动升降。
艾灸后的精神反应。还有许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此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的地方哭泣或大喊大叫,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在心,免得徒增新病。
艾灸后,疾病往往会加重。那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驱逐邪气。于是病邪在体内寄居了很久,他也不会轻易乖乖就范。因此此时难免会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去,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此时正气不足,邪气旺盛时,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积累了大量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赶出体外。
艾灸上火。许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节,阳不胜阴,此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感到喉咙异常干燥疼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这时候很多中医专家会认为艾灸过火,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其功亏一篑)。
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艾灸后身上有许多红疹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其实,这些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此时停灸,病邪还会进入,侵蚀脏腑。如此时皮肤表现严重,可采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在大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以及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艾灸注意事项。
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坚持:艾灸时要注意集中注意力,艾灸时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要在穴位上伤害皮肤,浪费时间。对于保健艾灸,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要注意体位和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的舒适性和自然性,根据处方找到正确的位置和穴位,保证艾灸的效果。
防火:现代人的很多衣服都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容易燃烧。所以艾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着火,尤其是艾灸时,以防止艾绒滚动脱落。艾条灸后,可以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塞入直径略大于艾条的瓶中,有利于熄灭。
注意保暖防暑:艾灸时要暴露体表部位,冬季要保暖,夏季高温要预防中暑。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打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注意艾灸时间:有些病证一定要注意艾灸时间,比如失眠,睡前艾灸。饭前不要空腹,饭后不要立即施灸。
要循序渐进:第一次使用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比如用艾绒,或者艾灸时间短,壮数少。以后增加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注意艾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人或儿童,将手指和中指放在艾灸部位的两侧,感知艾灸部位的温度,以免烫伤皮肤,取得良好的效果。艾灸必须在专业机构进行,以避免事故。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