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科论坛对话:ERAS提倡减少阿片类药,但镇痛药不能少
发布于 2022/03/07 15:02 凤凰网
发布于 2022/03/07 15:02 凤凰网
如今,麻醉科已从辅助科室发展成为最重要的临床学科,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生命学科。2月26日,由《医师报》主办、《临床麻醉学杂志》协办的“麻醉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麻醉科携手外科和药学领域的专家,聚焦探讨加快术后康复(ERAS)理念引领下的麻醉领域发展。会议强调,新时代麻醉学科发展要以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和人文麻醉为导向,借力多学科合作(MDT),提升医疗品质,立足ERAS,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
加快术后康复,助力麻醉学科高质发展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黄宇光教授指出,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日臻完善,麻醉安全大大提升,麻醉相关病死率已经显著下降。麻醉学已经向围术期医学转变,而ERAS理念的出现进一步助力了学科的发展。
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康复理疗、心理等多学科协作,优化围手术期相关治疗的临床路径,缓解患者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术后康复和预后,其最大的受益者是患者。
现阶段,开展ERAS已经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管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MDT是实施ERAS的必备条件,临床麻醉涵盖ERAS围术期全程,贯穿于术前管理与优化、麻醉方法、疼痛管理、围术期体温保护、围术期液体治疗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杨尹默教授认为,ERAS真正的内涵是减少应激并促进术后康复,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转归的一系列临床路径,而非一个独立学科。“ERAS不可一概而论,要个体化;不可一种模式,要多学科;更不可一蹴而就。”
围术期疼痛管理,阿片类镇痛药不能少
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围术期疼痛,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在ERAS的理念推动下,术后疼痛管理正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变革,学术界开始从“阿片类药物主导型镇痛”向“阿片类药物节约型镇痛”转变。
开放讨论环节中,专家们指出,减少阿片类药,但镇痛药不能少,因为只有良好的镇痛,患者才能早期下床活动,尽早恢复经口进食、饮水。要把镇痛做好,尽可能用ERAS理念让患者快速康复。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在实践中已总结经验,如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少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片部分激动剂等。
指南推荐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应用不同镇痛技术或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的不同靶点,发挥镇痛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又由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相应减轻,从而加速患者快速康复。例如,可以考虑与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或非甾体镇痛药物联合使用,实现多模式镇痛,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降低各类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推动多模式镇痛理念的应用与发展。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