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药物 五种适用的过敏性鼻炎药物

发布于 2016/11/02 15:15

提起过敏性鼻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疾病的发病率还是不低的,那么鼻炎怎么治疗效果才好呢,治疗过敏性鼻炎需要吃哪种药物呢?而过敏性鼻炎药物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赶紧来看一下吧。

过敏性鼻炎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大家知道这种病并不好治愈,又容易复发,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过敏性鼻炎以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导致许多疾病和劳动力丧失。

过敏性鼻炎药物

1、抗组胺药

组胺是引起过敏性鼻炎症状的主要物质,它和鼻黏膜和眼结膜等部位的H1受体结合后引起鼻痒、眼痒、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抗组胺药可结合H1受体,从而阻断组胺发挥作用。有些抗组胺药物还可通过其他致病环节发挥作用。

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一般一天只需口服一次,此外还有氮卓斯汀等鼻喷剂型。

这些药物的效果非常好,一般能够在四十分钟内起效,它对打喷嚏、鼻痒等症状的效果比较明显。某些药物对鼻塞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疗效能持续12~24小时,嗜睡作用以及影响判断力和操作能力等副作用,较氯苯那敏等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明显减轻。

2、糖皮质激素喷鼻剂

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鼻黏膜和眼结膜局部的炎症反应引起,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炎症反应以发挥疗效。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明显全身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上世纪70年代初,二丙酸倍氯米松鼻腔给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良好效果,此后相继合成了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和糠酸莫米松等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目前这些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鼻腔局部用药可直接抑制黏膜炎症反应,每天使用一到两次,每天剂量仅为100~200微克,用药方便,可明显缓解鼻塞、打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此类药物连续使用数天后才能达到最大疗效,且需要连续使用数周,再逐渐减量至能够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全身吸收量很少,药物通过肝脏代谢清除,对内分泌系统和儿童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3、减充血剂

此类药物可对鼻甲中的容量血管产生收缩作用,缓解鼻堵症状。口服减充血剂常与解热镇痛药、止咳祛痰药或抗组胺药组成合剂,用于治疗感冒。

充血挤单独使用的并不多,因为它会使人烦躁并且失眠,也不适合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鼻用减充血剂起效迅速,喷雾剂的分布效果强于滴剂。如果使用频率过高或疗程过长,可使鼻黏膜损伤,从而导致药物性鼻炎,因此,此类药物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1周。

4、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通过拮抗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减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物的效果。代表性的药物是异丙托溴铵,国外已有鼻用剂型,国内仅有经口吸入气雾剂和溶液。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幽门梗阻患者和对阿托品过敏者禁用。

5、肥大细胞稳定剂

常用眼用和吸入剂型,用于控制眼痒等症状,鼻用色甘酸钠可选用气雾剂。其他肥大细胞稳定剂包括奈多罗米钠、四唑色酮等。一般而言,该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且不如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类固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