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密码解读

发布于 2011/06/17 15:38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帕金森氏症的分类

一、原发性

1、按病程分型

良性型:病程较长,平均12年以上,运动症状波动和精神症状出现较迟;

恶性型:病程较短,平均可达4年。运动症状波动和精神症状出现较早。

2、按症状分型

(1)震颠型;(2)少动-----强直型;(3)震颠或少动和强直伴痴呆型;(4)震颠或少动和强直型不伴痴呆型。

3、按遗传分型

(1)家族性;(2)散发性;(3)少年型

二、继发性

继发性(后天、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PDS):

包括药源性(DA拮抗剂和耗竭剂(depletors):如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噻吨类、胃复安;缺氧脑病;中毒(锰、CO、MPTP、氰化物(cyanide)、二硫化碳);感染:脑炎后;代谢性:甲旁减;外伤;底节肿瘤;血管源性:多发性脑梗死、AVM;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等。

三、症状型

1、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2、纹状体------黑质变性(SND)

3、皮质------基低神经节变性(CBOD)

4、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症(OPCA)

5、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症(Shy-Drager综合症)

6、痴呆:包括关岛帕金森------痴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综合症、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病、阿尔茨海默(AD)、额叶萎缩症(Pick病)、正常压力脑积水。

7、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病、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HSD)、脊髓-----小脑----黑质变性病、亨廷顿舞蹈病等。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

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与年龄老化、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毒素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

1)年龄老化:

2)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

3)家族遗传性:医学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4)遗传易感性:尽管帕金森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帕金森病。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散发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说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

综上所述,任何单一的因素均不能完满的解释PD的病因。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的个体,在接触到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亚临床的黑质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不断死亡变性,最终失代偿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

国际医学界认为帕金森病是神经细胞移植的比较好的适应证,这主要因为:PD的发病机理比较清楚。如果能够补充丢失的神经元,即可纠正症状。因此,PD治疗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细胞移植,缓慢弥漫地释放神经递质,恢复人体内正常的多巴胺递质水平;通过移植物的细胞再生作用,重塑神经通路,修复病损的中枢神经组织。而且采用神经细胞移植不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的神经通路。如果您对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的知识想进一步的了解,可以通过以下平台进行咨询http://yi.qianlong.com/xlzx/pjs/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