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长期服药吗
发布于 2025/01/10 16:33
发布于 2025/01/10 16:3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病进展并降低并发症风险。抗病毒治疗是核心手段,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导致肝脏损伤。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丙酚替诺福韦是新一代药物,具有更高的抗病毒活性和更低的副作用。治疗期间,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感染后可能长期潜伏,导致肝脏损伤。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丙酚替诺福韦是新一代药物,具有更高的抗病毒活性和更低的副作用。治疗期间,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应避免高脂肪、高糖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和新鲜蔬菜。酒精会加重肝脏损伤,必须严格戒酒。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也有重要影响,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焦虑和抑郁。如果出现乏力、黄疸或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下一篇 : 玩手机时间长了头痛怎么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