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广东潮安果脯遭封杀 地方政府施行“外检内查”

170

6月中旬发生的“潮安果脯事件”,给拥有100多年制作工艺的潮安果脯产业带来了什么影响?当地各界人士如何解读和评价这一事件?潮安果脯产业未来如何?本刊记者于近日赴当地进行了采访。

6 月14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宣布了北京市工商局全面下架广东潮安果脯的决定。作为此事的连锁反应,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据了解,潮安果脯遭遇全面“封杀”的原因主要是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此前,潮安果脯占据了北京20%的市场份额。

6月17日,潮州市副市长、潮安县副县长、庵埠镇委书记、县食协负责人以及当地部分企业负责人组成协调小组赶赴北京展开了长达一周的斡旋,试图平息这一场轩然大波。

波及整个产业链

“现在连退休的阿伯每天都要看报纸电视,时时刻刻关注事件的进展。”潮安县庵埠镇一位司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凉果(果脯)对我们太重要了。”

毫无疑问,在此次“果脯事件”中,素有“中国食品第一镇”美誉的庵埠镇是头号重灾区。

据了解,潮安县80%以上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聚集在庵埠镇,食品及配套服务的印刷包装业占据了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1%。当地人口70%以及3万左右的外来人口都靠食品及其相关产业链生存。这条产业链以食品生产为核心,向上下游的水果种植、物业、包装和物流展开。目前,庵埠镇内的企业只完成食品生产加工、物业、包装和物流等环节,至于果脯的原材料绝大部分要从北方和闽西的农村运来。

潮州市副市长孙光辉说:“因为不知道要封杀多久,很多生产厂家已经不敢生产,经销商也不敢进货,只能观望,企业损失之大难以想象。”

很多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已经陆续停产,订货、生产和送货均告暂停。空荡厂房里的生产活动完全冷却,只是在工作台上还堆放着尚未加工完成的果胚和没有完成包装的食品袋,不少工人近一个月来无活可做。这种影响正沿着产业链向物业、包装、物流、农产品等波及。

“从新疆运来的青杏,原来在这个时候能卖0.65元/公斤,但现在0.15元/公斤也没有人要。”庵埠镇镇长郭斯庆忧心忡忡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样下去,几百家企业,上万产业工人,以及后面大量的果农怎么办?”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庵埠的食品生产一年只有两个旺季:一个是春节前后,另一个是6月份左右。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显然是旺季来临之前遭遇了一场六月雪。

“一棍子打死”有点冤

据北京市工商部门有关人士介绍,此次“挥刀封杀”依据的是2003年2月1日施行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17号),按此规定,工商部门有权对发现问题食品比较严重的地区实施区域性封杀,即该地区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北京市场,本地食品经营者一律不得购进和销售该地区产品。

对此,潮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蔡春生认为:“北京的举措出发点是对的,这是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大问题。但是以12家企业产品不合格为名封杀整个潮安果脯,显然不利于名优企业进入这个地区的市场。”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庵埠镇现有食品企业600多家,拥有雅士利、佳宝、济公、笑眯眯,威尔雅等一批食品规模企业,其中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和6家广东省名牌。庵埠镇镇长郭斯庆对《中国经济周刊》说,“怎么能因为个别小企业不安全、不规范的做法而把其他大量名优食品企业一杆子打死呢?”

遭受池鱼之殃的雅士利和佳宝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他们的委屈:“我们产品的质量标准都是高于国家标准。在未检测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也对我们封杀,真是太冤了。”

据了解,封杀事件的第二天下午,潮安县政府牵头,县质监、工商、卫生和庵埠镇政府联合对曝光的12家企业进行调查。县质监局副局长陈仕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此次除了对曝光的12家企业进行检查外,还对潮安县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并清查了原库材料、设备、生产加工环节,并对成品进行抽样检验。对问题较小的企业责令整改,问题较大的则关闭。”

潮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向《中国经济周刊》出具的6月17日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当地规模较小的企业。除了庄美,北京市场抽查的不合格产品是属其生产之外,一些企业如绿奥只是在当地登记了工商营业执照后,就携家带口到北京进行生产加工小作坊;还有不少企业如广东省潮安县庵埠镇非常食品厂、广东省潮安县顺兴果饮食品厂、潮安县庵埠镇全顺发食品厂、广东省潮安县庵埠永发园食品厂根本没有生产任何的果脯产品,只是有人使用或冒用其品牌在外地进行生产。曝光名单中惟一的一家大企业“汾煌”,据介绍自2003年就已处于歇业状态,2004 年因欠中国农业银行潮州市支行大额贷款无法偿还已经全面停产。在北京市场上发现的“汾煌”雪梅应该不是他们的产品。

标准变动太快成困扰

据了解,根据北京市工商局要求,潮安县有关单位已经选取了16家企业数十个果脯产品分两批分别于6月19日晚和6月20日送交国家质检总局检测。

对于未知检测的结果,国务院津贴专家、佳宝集团高级工程师林木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有一个顾虑:国家对于果脯二氧化硫含量标准的频繁变动是制约广式果脯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了解,随着庵埠镇果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附近的水果种类和产量越来越捉襟见肘。于是,水果原料大多由新疆、东北、河北和闽西等地区供给。鉴于路途的遥远,部分水果必须先进行保鲜和保脆处理做成果胚后,再运到产地进行深加工。目前部分广式果脯的主要保鲜保脆办法是使用二氧化硫。根据工艺,后期的清洗可以使二氧化硫的含量达到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但问题在于,国家的二氧化硫标准的变动过于频繁,刚开始是0.05g/kg,后来数值调整到0.5,再后来为 2,2004年5月的标准为0.05,今年3月7日开始,有一部分地区执行0.35。

孙光辉副市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一标准往往体现在果胚的制作中间。但是根据果脯产品的生产周期,从新鲜水果到做成果脯产品,时间长达1到2年。实际上,今年的果脯使用的还是去年的果胚。按照以前的国家标准,产品完全合格的,但是按照最新的标准就超标了。”

针对这一问题,林木材说:“化学添加剂对身体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利。我们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的质量检测室,也正在研究和摸索新的替代品,但根据规定,新的替代品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的实验后才能使用。”

潮安果脯产业重新洗牌

从前店后厂现做现卖式的家庭作坊,到现在基于产业链的大规模生产,显然传统的工艺和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新的工艺、生产和管理方式又没有形成。

面对瓶颈,潮安果脯何去何从?

一些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如果企业不能尽快解决工艺上的问题,惟一的出路就只有转产。这意味着潮安县将丢失自己传统的优势。而另一些人士则对国家的质量标准存有疑义,认为国家质量标准盲目追求高标准,脱离了生产的现实。

对于后一种观点,孙光辉认为“标准问题可以探讨,但在国家标准没有改变之前,我们只能改变工艺、加强管理适应国家标准的要求。”

据了解,在改变潮安果脯的制作工艺上,一些大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例如佳宝改变了传统工艺中露天晾晒的方法,建立玻璃晾晒房、引进了特殊烘干生产线,并采用了带有不锈钢沙网的腌制池,而池壁上也有防酸防腐涂料,严格控制食品的生产标准。

从政府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规范公平的市场秩序,并帮助企业建立内部质量全面检测体系。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潮安县正在筹划适合果脯类的市场准入标准,另外政府提供的培训也已经开展。也许“果脯事件”给潮安带来的将是一次产业改造运动。

谈到潮安果脯产业的未来,县工商局局长蔡春生表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企业按照社会进步的要求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只有顺应潮流、提高品质,才能生存发展。而我们政府要做的就是让差的企业沉下去,好的企业浮上来。”

对潮安来说,“果脯事件”是对当地企业的一次重要洗牌。对于实力雄厚、规范经营的大企业而言,或许是一次重新发力的契机。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儿童产品22家有违法行为企业被查处

下一篇 : 顾客在面包中发现蟑螂 店员称为牛肉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