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患者不应该是敌人

发布于 2012/05/15 18:52

近几天在医学论坛中,出现了一些号称要报复患者的帖子,个人以为,这是危险的倾向。几百万的医护人员,有十几亿敌人,医护人员又如何在社会生存下去?

从“斗争”角度来看,人们只关心自己,所以医学界一味为自己叫苦叫屈并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更多的是挖苦和幸灾乐祸,建议医学界在在发出争取自己权益的声音时,始终把患者的权益放在一起,以争取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作为曾经的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家属,从医八年的医生,这些不同的身份使我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一下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

伤医案背后,一个曾经的患者,现在的患者家属,从医八年的医生的反思

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被所医治的病人打骂、伤害,甚至失去生命,这荒谬的一幕愈演愈烈,更加危险的是,在事件发生后,医患双方都有失去理性的迹像,在门户网站的评论里,充满了公众的叫好声中,把行凶者视为英雄,更有不少人表示要效仿,而医务人员内部,则充满了委屈和愤怒。本应站在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变成敌人,互相伤害,那么结果只有一个,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必败,所有人都是输家。

试想,如果民众把医生变作敌人,生老病死,人最脆弱的时候都在医院度过,在最脆弱的时候那么把生命交给敌人是什么下场?如果把民众变成敌人,几百万的医护人员,有十几亿敌人,医护人员又如何在社会安居乐业生活下去?

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下,卫生事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全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推动改革,解开死结,团结在一起,才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唯一办法。

下面,从我作为曾经的患者,现在的患者家属,从医八年的医生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很多对医生造成严重伤害的事件,特别是最近几件,有一个共同点,行凶者是需要长期治疗甚至无法根治的慢性病患者。在这些案件中,久治不愈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是事件发生的内因。

从心理学上,对长期服药的恐惧,久治不愈、长期痛苦,药物的副作用等等原因,使慢性病患者产生三个危险的心理问题:1.不接受自己的病情,不信任医生,不配合治疗,导致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重损害甚至失去生命;2.情绪消极、抑郁、自责、自卑、退缩,甚至有轻生念头;3.将自己的苦难迁怒于他人,常提出过高的治疗与护理要求,经常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家人未尽心照料、社会不公等等。这三个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治疗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然而,人们普遍以“心理疾病”为耻,患者往往讳疾忌医,或者认为心理疾病只是小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受心理问题困扰时多数不愿求助于心理医生,这样也造成多数医院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心理医生,而很多临床医生在疾病治疗上仍然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对慢性疾病中并存的心理问题缺乏处理能力。这就使很多有心理问题的慢性病患者得不到有效支持,这些消极的情绪不但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伤害患者本人,同时也伤害周围的亲友,甚至危害整个社会。

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患者处于经济困境,医务人员中小部分害群之马的不当行为、部分媒体的不当报道所引起的医患关系紧张、不信任,是促使被上面所列第3种负面心理控制的患者把自己的困境归咎于社会,归咎于医务人员,实施报复的外因。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原因下,要从根本上减少伤医事件,医患和解,共同战胜疾病,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医学界应努力推动建立真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给予患者予心理、社会支持,使患者本人正确认识疾病,保持积极的情绪,患者的亲友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疾病的康复。其中,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其中的关键的一环,在心理支持中,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为此,医学界还应加强行业监督和自律,处罚和清除少数害群之马,提升医务人员形象。

而政府,应加大力度,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优化资源分配,促进社会公平,适当提升医务人员合法收入,打击医疗过程中的非法行为,加强医疗场所的合理保护。

媒体在履行监督职责,报道医疗纠纷时,应保持客观和公正,不煽动,不夸大,杜绝八毛门这样的不当报道,加强科学的医学知识的传播,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