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的机制
发布于 2025/01/13 15:10
发布于 2025/01/13 15:10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其核心机制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密切相关。肾小球滤过屏障就像一张“筛子”,正常情况下只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蛋白质会被拦住。当这层屏障受损时,蛋白质就会“漏”到尿液中,导致一系列症状。
肾小球滤过屏障由三层结构组成: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其中,足细胞是关键“守门员”,它们的足突相互交错,形成一道精细的过滤网。当足细胞受损或基底膜结构异常时,蛋白质就会“溜走”。这种损伤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免疫系统异常、感染、药物反应或遗传因素。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就像“垃圾”堵塞了筛子,进一步加剧了屏障的破坏。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大量蛋白尿,尿液中会出现泡沫,这是因为蛋白质改变了尿液的表面张力。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尤其是眼睑和下肢。高脂血症则是由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试图弥补蛋白质的丢失。这些症状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都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密切相关。
对于肾病综合征的管理,关键在于控制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药物治疗方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常用手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定期监测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如果出现严重水肿、尿量减少或血压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上一篇 : 肝功能不好有哪些症状
下一篇 : 儿童肥胖的治疗方法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