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从此,全国860万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有了行为规范。按照规范,医疗人员对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将与年终考核、评级和工资等挂钩。
在医患矛盾日益恶化的今天,医疗行业太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行为规范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规范的出台,弥补了这一缺失。但必须指出的是,不能指望一纸规范就能改善医患关系、改变看病贵等问题。根本上,我们还需要经历漫长的革新,需要有更多配套的法规和制度跟上。医患关系为何持续紧张?医护人员责任感弱甚至存在医德医风滑坡只不过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源于医院越来越偏离公益性质、患者对医院期望偏高、医疗领域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
若不从根源上对症下药,《规范》只会沦为一纸空文。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还原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扩大医保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降低民众的自费比例,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
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汲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比如香港,在医疗领域,政府拨款,全球采购,医院与药品、设备、招标等完全绝缘,医生收入多少与开药无关,更重要的是,对医护人员违法采取零容忍。若能逐步做到这些,医者行为才能得到规范,医患关系也才能得到真正改善。(禹海君)
上一篇 : 北京市消协提醒:水龙头内的隔夜水可致铅中毒
下一篇 : 黑龙江食药监局公布22个批次不合格制剂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