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发布于 2025/01/07 10:51
发布于 2025/01/07 10:51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意外渗漏到周围组织,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坏死。处理外渗的关键是立即停止输液,采取局部冷敷、药物中和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通常与静脉穿刺技术、药物浓度、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外渗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可能导致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组织坏死或感染。处理外渗的第一步是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并回抽残留药物,以减少药物进一步渗漏。随后,可以使用冷敷如冰袋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一次。对于某些特定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可使用局部解毒剂如右雷佐生进行中和。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外渗后24-48小时内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通常与静脉穿刺技术、药物浓度、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外渗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可能导致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组织坏死或感染。处理外渗的第一步是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并回抽残留药物,以减少药物进一步渗漏。随后,可以使用冷敷如冰袋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一次。对于某些特定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可使用局部解毒剂如右雷佐生进行中和。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外渗后24-48小时内避免热敷,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在于规范操作和密切观察。选择大静脉进行穿刺,避免使用关节附近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定期检查穿刺部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于高风险药物,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PICC或输液港以减少外渗风险。患者及家属应了解外渗的早期症状,如疼痛、肿胀或皮肤变色,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外渗后需密切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严重疼痛、皮肤坏死或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医护人员会根据外渗药物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外科清创或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上一篇 : 33岁脑梗还可以好么
下一篇 : 鼻咽癌放疗并发症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