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冬将至,秋裤又成热门话题,各大商家亦打出“不穿秋裤会得关节炎”的广告。然而,秋裤的诞生并非为了保护膝关节,而膝盖的关节炎又多与年龄、肥胖、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与寒冷不穿秋裤毫无关系。
秋裤起源于北美大陆,为了便于身体舒展及保暖而生
1915年12月7日加拿大的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与其兄弟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起家,正式申请了“秋裤”专利。顾名思义,就是气温比较冷时候穿在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用的舒适贴身的长裤。当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了让军人能够轻装上阵,方便身体舒展,各军采购的主要内衣之一是“连衫裤”(Union suit),即将人体上下身全包住,手脚腕口都紧收的衣服,其实等于是秋衣与秋裤的合体。因此,秋裤的出现并没得到人们的青睐。
一战结束后,各国重归日常生产,欧美各国按照流水线作业和分工的思想深化工业革命,原本全身都动的体力劳动者分化成上身活动多的劳动者和下身活动多的劳动者,连衫裤不如秋裤秋衣的地方就显现出来,于是秋裤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北方地区,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善的室内取暖条件,不少人冬天烤炉子取暖。当时不但在室内穿秋衣秋裤或连衫裤,睡觉的时候还要带着睡帽,沐浴的频率也远远达不到现在每日一洗的程度。至于南方人士则较少穿秋裤,但对其也都有耳闻。如今,随着供暖和居住条件的提高,北美地区也越来越少有人穿秋裤。可见,秋裤的最初存在只是单纯的为了多穿一条裤子以抵御寒冷,而御寒并不代表就是为了保护膝关节,主要因每个人的身体耐寒度而定。
骨性关节炎与年龄、肥胖等有关, 只是一种关节磨损的自然反应
随着秋裤从北美流传至中国,因其御寒效果而逐步取代了中国传统的轻薄内衣。当御寒的秋裤被商家包装上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民间便流传起了这样一种说法,“年轻时不穿秋裤保暖,老的时候会引起膝盖关节炎、风湿等疾病”。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关节炎”或者“风湿”在医学上常被称为“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叫退化性关节炎,民间俗称骨质增生,主要因年龄或肥胖而起。根据国外资料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简而言之,人体的关节也有“使用寿命”。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应该在骨关节中充当软垫的软骨经长时间磨擦造成破坏与退化,无法再保护骨头表面。当人在行走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得退化的关节更加痛苦。
由于惧怕痛苦,人便减少了运动,而那里的肌肉也就跟着萎缩,并且韧带也许变得更加松驰。如此反复,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现象发生。而像职业损伤、运动员等过度使用的情况,则会提早出现骨性关节炎。当然,这不仅仅为人类所独有,在自然界中,仅呈倒悬体位的蝙蝠、树獭不患此病,几乎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性关节炎。可见,骨性关节炎只是一种关节磨损的自然反应,与寒冷无关。
其他类型的关节炎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等有关,与不穿秋裤受寒无关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累及关节滑膜的自身免疫病。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以双手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多见,并表现为双侧受累。患者同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脏器受累,如眼部、肺部、血管等,需要积极治疗以免致残。
此外,还有一些关节炎,如过多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家族遗传引起的强直性脊柱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关节炎等,都与寒冷不受保护无关。只是关节炎患者在寒冷时更易感受到关节的疼痛症状,加之商业及中医广告宣传,误将寒冷与关节炎联系在一起。
秋裤可以是一种保暖身体的衣着习惯,也可以是一种关乎时尚的生活方式,但不能为了某种商业盈利或者某种医学宣传,毫无科学依据的将其与某种疾病相提并论。
相关阅读:
>>穿“秋裤”调查:美国很少见 韩国仅老年人穿
>>过度怕冷或是心病 夏天穿棉袄是患抑郁症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误诊误治多 致痛苦抑郁自杀率高
>>学会挑食能帮助身体抗寒:手脚冰凉可吃西洋参
上一篇 : 气温变化大易致免疫力下降 增加流感感染风险
下一篇 : 人们通话时爱说谎 发短信时反而更容易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