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土为安、觉得晦气等传统观念挡住器官捐献路

发布于 2012/11/26 11:07

山东东营人口近200万人,而填写《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的市民只有15人。连日来,记者在采访及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渠道不畅、传统观念、家属不同意等成为制约人体器官捐献的主要因素,而人体器官捐献也如同“过关斩将”一样,需要冲破层层关卡,才能成为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有意向捐献人体器官的人群仅为6%

据记者随机发放的50份调查问卷显示,仅有3人有意向捐献人体器官。影响大多数人捐赠意愿的因素为传统观念及家属感情,其比例分别占到44%和40%,而在家属不同意捐献的情况下,有68%的人群选择放弃捐赠,另26%的人选择与家人争辩,只有6%的人选择要执意捐赠。

市民对人体器官捐献很冷淡

40岁的市民吴春霞在东营西城做小生意,当记者提及人体器官捐献一事,她急忙打断了记者的话,“不要说这个话题了,很晦气。”她说,她从未考虑过人体器官捐献这件事情,也没有这么“伟大”,提及这个话题会感觉到很晦气,很可怕。

26岁的王涛(化名)在东营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大学毕业的他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但提及人体器官捐献这件事,他仍有强烈的畏惧感,当记者要求其填写一份《人体器官捐献调查问卷》时,他直接填也没填,就婉言谢绝了。

在记者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年龄在40岁的以上的人群,有七成市民对此更为敏感,不接受调查。

渠道不畅传统观念家属不同意

“宣传不到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属不同意等是制约人体器官捐献的主要原因”。据东营市红十字会孙会长分析,目前有很多市民不知道有捐献器官这回事,还有些市民很早就有捐献的意愿,却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而红十字会只能依靠举办的一些活动,向市民灌输器官捐献的思想,但是这种宣传力度还是很小的。

另外,孙会长表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是制约人体器官捐献的一大因素。“人死后要留个全尸”、“人死后要上天堂”的传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由于人体器官捐献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很多人提及此事,会有强烈的抗拒感和恐惧感,“不要说捐赠,就连提也不愿提起。”

孙会长介绍,过了渠道不畅、传统观念两大“关卡”之外,还有一道重要的“门卡”,同样会“卡”住有意愿捐献者的道路。“器官捐献是在一个人逝世之后,后世一般要经其亲属处理,所以家属必须同意其器官捐献的意愿。”孙会长说,多重因素制约着人体器官捐献之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