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恐惧、歧视会让你暴露在艾滋病传染风险中

发布于 2012/11/30 09:57

本周六是第25届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之际,疾控中心的艾滋病咨询热线也就愈发忙碌起来。疾控中心的专家指出,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传播,因此,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疾病”。对艾滋病的无知、恐惧、歧视以及不正视,会让人暴露于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艾滋病的“第四种”传播途径多数人都是这么“中招”的

疾控中心发现前来求询的很多人都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后出现发烧、红点、皮疹等症状,就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陷入了极度恐惧中。

众所周知,艾滋病只有血液、性、母婴三种传播途径。但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潘蕴蛟指出,艾滋病有第四种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感染的。

那么,第四种传播途径到底是什么呢?潘蕴蛟说,那就是对艾滋病的无知、恐惧、歧视以及不正视。无知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

在与刚刚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的人交流时,潘蕴蛟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在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以前,你对艾滋病了解吗?”而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很多人是在对艾滋病无知的情况下感染了艾滋病。

“而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拒绝了解。”潘蕴蛟说,不少人一听“艾滋病”,马上躲得远远的,说“艾滋病与我无关”。由于怕艾滋病,很多人进而拒绝进一步了解艾滋病。对艾滋病的漠视与无知,使人暴露于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之中。

潘蕴蛟提醒说,“请抽出一点时间,了解一下艾滋病的基本常识,摆脱恐惧,理解与关爱艾滋病感染者,你将受益终生。”

摆脱“恐艾症”其实有招不妨找心理医生聊聊

“恐艾症”即艾滋病恐惧症,指一部分人群在强烈的恐惧状态下,常伴随焦虑、抑郁强迫、怀疑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出现恐艾症的原因大多是患者对艾滋病的一知半解或曲解造成的。

要摆脱恐艾症,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明确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做好防范措施。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传播、母婴传播。除此之外的日常生活接触(如:吃饭、握手、拥抱等)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其次,要正确理解窗口期的概念,相信检测手段。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并能用现有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虽然在窗口期内的感染者,用常规的方法检测不出抗体;但窗口期不是无限期的,通常为2~12周。恐艾患者不能盲目夸大窗口期,要相信现有的科学检测手段,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复查阴性即可排除感染。

另外,科学认识艾滋病症状,避免片面理解。许多恐艾患者自述存在艾滋病相关症状,并声称在高危行为之后的数天之内即出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只有部分感染者最初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一般持续2-3周,并可自行缓解。多数感染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只有过了潜伏期,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持续不明原因发热、腹泻、体重进行性下降、反复肺部感染、消化道症状、反复发生的皮疹等。因此,不能将所有的感冒、皮疹、腹泻等常见症状归结为艾滋病相关症状。

此外,恐艾症患者可以接受一些心理干预。若患者在全面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之后,恐艾的症状依然无法消除,应该果断寻求心理治疗,方可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