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眠药会痴呆说法有误 正确服用助睡眠

发布于 2013/01/10 13:43

吃了安眠药会“痴呆”?

临床心理专家提醒:不要谈“药”色变 正确使用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伴随着心理活动的生理过程,在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涉及到失眠。理想的安眠药,不但要缩短入睡时间,还要求达到一定的睡眠深度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求撤去药物后无反跳。在临床过程中,有很多病人一听要用“安眠药”,就拼命摇头,宁死勿用,说吃了会“痴呆”“变傻”,其实这都存在很大的误区。目前虽然还没有理想化的药物,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选择安全高,副作用少的安眠药,并不可能导致这些“可怕”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躯体的功能恢复和其他共生疾病的康复,改善情绪,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的安眠药有很多种,主要有3大类:一是苯二氮卓类,也就是俗称的“安定类”,这类药物就是老百姓非常“惧怕的”,这一类常见的包括: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等,它们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是会引起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需要注意的是特别是老年人服用后夜间起床时应防止跌倒,呼吸系统严重疾病的人及孕妇不适宜使用,持续使用这一类也会形成依赖,骤然停药也会出现戒断症状,但是短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安全高效的。在临床上我们见过不规范使用此类药物超过10多年的患者,并没引起“痴呆”,只是药物的数量越吃越多,疗效越来越差。

其次是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一般不产生次日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很低,长期使用无显著的不良反应,治疗失眠安全有效,这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推荐使用的“安眠药”。

还有是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一类的药物的时候有疑问,取药后发现是治疗抑郁症的,“能治好失眠么,医生搞错了吧?”,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部分的抗抑郁药也有镇静催眠作用,在失眠伴有抑郁、焦虑心境是应用较为有用。目前常见的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主要有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来士普等,其他常见的还有米氮平、曲唑酮,可以用来治疗失眠,或其他安眠药停药后的失眠反弹。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问题,故此类药物可以和短效的苯二氮卓类或非苯二氮卓类联合使用,增加疗效,快速改善失眠症状。

还有一类是褪黑素:现在很多保健品以含有褪黑素为招牌来改善失眠,其实这一类作为药物还没有在中国上市,临床上的争议也比较大,不建议作为安眠药使用。

使用安眠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间断交替使用:对于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使用,要间断或交替使用,最好将两三种安眠药交替服用,四五天就要停一天,若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那连续服药的天数就要慢慢减少,逐渐到服一天停一天,服一天停两天,直到最后完全停服。使用时间一般不多于4周。睡前服用:一般睡前5-10分钟服用,也可以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时使用。从小剂量开始:有多项研究表明,服用安眠药时间越长,剂量会越用越大,因此在一开始就要严格限量,从小剂量开始。首选短效药:相对而言,短效药排出体外的速度快,不影响第二天工作。但初次或偶尔失眠的人,不要急于服安眠药。抗抑郁的药物的治疗应连续使用,巩固治疗后才能取得长远的疗效,和其他类的治疗存在明显的差别,停药时也是逐渐减量停药。

选择药物的时候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既往的用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当前用药的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当前所患的疾病,所以对于失眠的治疗,应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安眠药才能有效的治疗失眠。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正确的睡眠观念,还可以结合认知疗法,松弛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进行综合干预。(王昊飞宫丹丹)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