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铅中毒?

发布于 2013/01/15 08:24

【1】勤洗手,勤剪指甲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一定要洗手,避免环境中的铅尘随进食进入体内,对于儿童来说,更要避免因为“吃手”而食入铅尘;勤剪指甲则是因为指甲缝特别容易藏匿铅尘。

【2】注意防尘和除尘


儿童食品及餐具、玩具等用品应放置在能防尘的储物空间内。儿童的玩具和用品要经常清洗,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也要经常清除。

【3】避免购买含铅的儿童用品


例如选购儿童餐具和玩具应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玩具物件易脱落玩具易被孩子误食,需谨慎购买,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商场、超市。厂家的产品进商场需要8证齐全,包括产品安全检测合格证。玩具是用的喷漆必须是无毒漆,即漆中铅含量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4】远离铅污染源


不要带儿童到冶炼厂、铅蓄电池厂等生产或使用铅的工厂内或附近,尤其是这些工厂下风向;避免经常带宝贝去汽车流量很大的交通路段。

【5】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


煤在开采的过程中,所伴生的一些重金属(如:铅)也被随之挖掘出来。因此许多燃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或含重金属的矿物盐,它们在燃烧时,会形成有毒气体,经儿童呼吸道吸入后,极易引起铅中毒。冬季尤其在严寒的北方和产煤地区必须为孩子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出门戴口罩,在家经常开窗通风。

【6】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


有人抽烟时,烟雾会将空气层中的铅吸附住,使空气中含铅量高于清新空气60倍之多。这些含铅微尘主要集中在距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这正是接近多数儿童口鼻的高度,故孩子比成人更易因被动吸烟引起铅中毒。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免疫力较平时低,因此两者都要避开吸二手烟。

【7】避免摄入含铅的食物和水


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制作的爆米花等含铅较高的食品。

【8】小心利用自来水


不能用长时间滞留在管道中的自来水为儿童调制奶粉或烹饪(如果自来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打开,最好把最初几分钟流出的水用作其他用途,之后的在用来饮用或者烹饪)。

【9】定时进食,并避免食用过分油腻的食品


因为空腹和食品过分油腻会增加肠道内铅的吸收。儿童应经常食用含钙充足的乳制品和豆制品;含铁、锌丰富的动物肝脏、血、肉类、蛋类、海产品;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水果等。因为患营养不良的儿童,特别是体内缺乏钙、铁、锌等元素的儿童对铅的吸收率会提高。

【10】成人注意个人卫生


工作中直接接触铅的人群,应十分注意工作中的卫生防护,例如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措施,及时对皮肤和衣物进行清洗;并避免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对家人造成不良影响。

飞华小百科:

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危害最大

铅是一种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料,也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进入机体后对机体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铅是多系统、多亲和性毒物,可累及神经、造血、消化、心血管及泌尿等人体重要器官,对孩子来说最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随着血铅浓度的增高,孩子的智商会降低。个子矮、多动、脾气暴躁、爱生病都可能是铅中毒的表现,但这些往往不太容易被家长发现。

为何儿童是铅污染最大受害者?

铅尘大多在距地面1米以下(铅浓度比1米以上高16倍),与儿童呼吸带高度一致,孩子户外活动空间不断减少,经常在临街嬉戏的儿童更容易吸入由汽车尾气排放而聚积的高浓度的铅毒。此外,儿童的生活习性决定了他们喜爱一些彩色玩具、铅笔、蜡笔等并有含咬的习惯,从而更多受到铅污染。

儿童对铅的毒害作用特别敏感,铅在儿童呼吸道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1.6倍至2.7倍,在儿童消化道的吸收率比成人高4至5倍。但儿童排泄铅的能力较成人小,仅有65%,约有30%的铅将滞留体内。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铅将通过血液向软组织转移,造成儿童身体内部多系统的损伤,从而极容易造成儿童整体生长发育受损。

专家认为,每个孩子体内都含铅,只是含量高低的区别。这是由于现在生活中铅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生活环境不可能彻底摆脱铅污染,而且儿童特有的群体特征也使儿童在成人看似正常的生活中成为铅污染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

儿童铅中毒最伤神经系统

据一项研究发现,儿童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其智商就要下降6-8分。孩子血铅超标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更没有预知性。由于轻、中度铅中毒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被忽视而误诊,因此铅中毒在国内外被称为儿童成长中隐匿的杀手。

由于铅是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而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发育完善时期,正是长脑子的时候,这个时候神经系统对外界毒性物质的抵抗能力最为脆弱。另外,儿童血铅过高还和小儿多动症、留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有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