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

发布于 2025/01/12 07:5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主要特征是肺部炎症和液体渗出,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它的病理生理改变复杂,涉及多个环节,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方向。

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始于肺部炎症反应。当身体受到感染、创伤或其他严重刺激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这些物质会攻击肺部组织,导致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损伤。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而毛细血管则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通道。当这两者受损时,肺部就像被“洪水”淹没,液体渗出到肺泡中,阻碍了正常的呼吸功能。

随着炎症的加剧,肺泡壁的完整性被破坏,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类似“润滑剂”的物质,能够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防止肺泡塌陷。当它减少时,肺泡会变得不稳定,容易塌陷,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更多的液体和蛋白质渗入肺泡,形成肺水肿。这种状态就像“水管漏水”,肺泡内充满了液体,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难以排出。

ARDS的另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是肺顺应性下降。肺顺应性是指肺部在呼吸时的扩张能力。正常情况下,肺部像气球一样柔软,能够轻松扩张和收缩。但在ARDS中,肺部变得僵硬,就像“硬纸板”一样,难以扩张。这种僵硬状态使得呼吸变得更加费力,患者需要更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一次呼吸,严重时甚至需要机械通气辅助。

针对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治疗的重点在于减轻炎症、改善氧合和支持呼吸功能。临床上常采用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俯卧位通气则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而抗炎药物和抗生素则用于控制感染和炎症反应。

对于疑似ARDS的患者,及时就医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都是降低ARDS风险的重要措施。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伴随发热或感染史,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