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的气温,昨日一下子蹿升。大街上的年轻姑娘,换上了嫩色短裙,小伙子短袖出街,一如入夏的场景。
而同样闷热的气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穿着的密闭防护服,就立刻成了“桑拿服”,穿上就开始出汗;等到8小时密闭下来,汗水不仅打湿头发衣衫,就连鞋子里都积上水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浙大一院目前共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22人,而且绝大多数是重症病人,为此,医院抽调了40多位骨干专家、100多位精干护士,组成救治团队,在隔离病房内救治患者。
这次的救治,拼技术,更拼体力,专家组成员重症监护室主任方强、感染科副主任梁伟峰等众多医护人员、每晚睡三四个小时是常事,有时候情况紧急外出会诊抢救甚至通宵达旦。
浙江医生用了哪些绝招和武器,救治这些命悬一线的患者?浙江人,能不能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战?
昨日,记者深入浙大一院,在诸位专家挥汗抢救病人的空隙,采访了以李兰娟院士为组长的救治专家组成员。
首创“四抗二平衡”
快速奏效
在H7N9禽流感病毒发现初期,高死亡率让所有专家措手不及,甚至“压力山大”。
浙大一院在浙江出现疫情后,立即把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P3实验室、负压病房等硬件,与感染科、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等专家的“软件”结合起来,投入与疫情的拉锯战。
自H7N9禽流感暴发以来,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及时组织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国家CDC等专家,紧紧围绕当前H7N9疫情和主要科学问题,在H7N9疫情源头、是否有人传人的能力、危重病人救治策略、快速便捷可靠诊断试剂及有效疫苗研究等五大方面开展广泛的协同攻关研究。
在全力抗击H7N9禽流感的工作中,李兰娟院士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四抗二平衡”的救治策略,并带领团队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路径”。
“四抗二平衡”,听起来比较专业,总结起来就是:抗病毒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MODS)、抗休克治疗、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充分肯定了“四抗二平衡”的治疗方法,随后,上海、天津等地派出专家团到浙一取经。
4月上旬,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时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临床路径”,内容包括入院评估流程、初筛流程、确诊流程、确诊病例分层、门诊一般病例诊疗流程、住院非重症病例诊疗流程、住院重症病例诊断观察流程和治疗措施、样本采集和保存、出院流程与病历资料管理等十项内容。
人工肝人工心肺
都是新武器
H7N9病毒,是个新面孔。但是,与病毒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们,并不慌。
专家的观点比较一致--病毒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只要在病毒“肆虐”的高峰期,保住患者的生命,平稳度过危险期,就有治愈的希望。
如何平稳度过危险期?李兰娟院士创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原本用在肝功能衰竭患者身上,暂时替代肝功能。
最近,当患者出现脏器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首次用在了禽流感患者身上,为患者争取了时间。
李兰娟院士说,禽流感病人血液中炎症因子明显升高,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使炎症因子下降或清除,减少或清除肝脏毒素,补充营养物质,改善肝肾功能、改善电解质紊乱,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稳定。
目前,隔离病房里,有7位病人同时使用人工肝和体外膜肺系统,这样的救治场景,国内罕见。
快速检测病毒
千例发热筛出5例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李兰娟院士带领下,在H7N9禽流感显现初期,第一时间研制了H7N9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自3月底以来,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病人3000余人次,已对发热门诊的近1000例患者进行筛查。到目前为止,共发现5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例。
李兰娟院士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和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临床和科研优势,率先对重症病人严密观察、系统采样,针对新突发传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开展全面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上一篇 : 北京H7N9患儿圆圆康复出院:谢谢大家 我好了!
下一篇 : 疾控专家:H7N9不排除存在轻症和隐性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