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沧县“红水”污染 企业称村民买水喝与污染无关

1947

4月10日,河北沧县,化工业是这片地区的“顽疾”。离小朱庄不到5公里远的地方还有3家小化工厂,迫于压力,最近工厂全部处于停工状态

今年4月初,河北沧县爆发污染案件,时任该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一句“水煮红小豆”的不当比喻,将该县小朱庄村,以及涉事企业建新股份推向前台。在舆论的质疑声里,“红豆局长”被撤职。

被认为是沧县小朱庄“红水”污染元凶的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新股份)随后发文道歉,承认其前身工厂造成了污染,并承诺按照责任认定结果承担责任。

截至8月10日,名噪一时的河北沧州“红豆局长”事件过去整整4个月,关于小朱庄水污染事件责任认定的结果仍然没有后话,相关部门对此再无动静。

8月6日,面对质疑,建新股份董秘陈学为对记者称,小朱庄污染检测不是公司来做,因此他们也不知道官方结论什么时候出。

近日,记者再次接到沧州另一个村庄举报称,建新股份新厂区继续造成污染,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生活。

公司希望“所有人都忘记”

小朱庄村,建新股份的治理已开始,“红水”不复存在,公司希望“能低调地度过这段时期”。

今年4月初,河北沧县小朱庄地下水呈现红色、近800只鸡饮水后死亡一事被媒体爆出。时任环保局长邓连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污染,并解释称,红豆煮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4月5日,该局长被免职。

“最好所有人都忘记这件事。”8月6日,建新股份董秘陈学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让公司能低调地度过这段时期。”4月份的小朱庄事件曾让这位董秘焦头烂额。他表示,小朱庄事件未来可能会继续给公司造成环保支出,但与赔钱相比,最怕的还是这件事对公司长期的负面影响。

陈学为透露,小朱庄污染的新闻被爆出后,公司来自国内外的多家客户来到工厂进行“视察”。“包括合作多年一次都没来过企业的客户,看到这个新闻,也跑到企业来。”陈学为称,“但看过之后,都放心地走了。公司各方面的技术实力都没有问题。”

8月6日,沧县小朱庄村,建新股份承诺的“治理工作”确已开始。几个月前备受关注的“红水”不复存在,“肇事”老厂已被拆除完毕。

长居此地的小朱庄村民仍有忧虑,虽然治理在进行中,但在饮水方面丝毫不敢懈怠。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村民反映,自1996年以来,800人的小朱庄村已经有24人死于癌症,现在还有6名癌症患者。此正为建新建厂的10多年间。对于不少村民而言,这种恐怖气氛已经历久难消,不是公司短时间的“治理”能够安抚的。

小朱庄村民朱明(化名)说,一半患病的都正值壮年。对于小朱庄村民的患癌原因是否和建新污染有关,官方未予公布。

一个事实是,由于担心井水有问题,小朱庄村村民开始弃喝当地井水,做饭都买桶装纯净水,买水已成为很多村民的负担。

对于小朱庄村民死于癌症源自工业污染的质疑,建新股份一位负责人搬出“活例”:“朱总(朱守琛,建新股份董事长)的父亲就住在村里,今年90多了!”

“表面上弄干净很容易,地下水是一时半会儿能治好的吗?”村民朱明表示,“政府的检测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责任到底怎么认定,怎么补偿我们,这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

事实上,污染“责任认定”的问题并无悬念。上市公司建新股份的前身,作为在此地存续了十几年的化工企业,被认为是首当其冲的“肇事者”。

治污成本目前尚无法量化

此次治理将付出多少成本?有投资者认为“是无底洞”,建新股份董秘亦表示“说不准”。

小朱庄事件逐渐淡出公众视线,有机构对建新股份的评级重回乐观。不过,谨慎的投资者仍对公司表示担忧。建新股份股吧里,一位股东指出,建新股份的问题在于,“重大污染利空未解决”。

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469万,同比下滑49.49%,仅完成年度计划的16.46%。按照原计划,公司2013年实现净利润应不低于2850万元。

对比今年半年报和去年年报则发现:建新股份2012年全年支付的安全和环保费用为95万元,排水费为55.5万元;2013年上半年安全和环保费用已达到123万元,排水费则为59.5万元。

大增的环保支出,是建新股份本期业绩“难看”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有着污染“原罪”的建新股份来说,这笔“环保账”恐怕只是刚刚开始清算。

7月31日,在建新股份官网上的投资者互动板块中,建新股份就小朱庄事件的进展答复了股民:“目前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正在对现场土壤、水样进行详细勘测,从社会责任出发,前期治理工作已在进行中。”

“这个治理是个无底洞啊,拿了2万股,天天提心吊胆。”股吧里,一位股民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小朱庄污染事件下过判断:“要治理这个,十个化工厂过去几十年的产值都是不够的。化工厂可能这二十年赚了钱,但是它造成的环境代价要想恢复,需要三十年的时间,还要花十份钱。”

按照这种判断,悬而未决的小朱庄事件一旦明确责任,对建新股份来说,恐怕不是一次性支出所能填补的。

“500万?1000万?2000万?一个亿?说不准。”董秘陈学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建新股份将会为此次污染治理付出多少成本,目前尚无法量化。

新建厂区被指“污染”

紧挨建新股份新工厂的辛庄子村,多位村民“指控”建新股份废气呛人,污水乱排。

位于河北沧州临港工业技术开发区旁的辛庄子村与小朱庄村相距百十里地,紧挨建新股份的新工厂。8月6日,辛庄子村一位村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小朱庄上电视了,现在开始治理了。我们村呢?多次反映问题,没有结果。”

2003年,73岁的村民丁树同曾到北京,带了4瓶污水交给环保部门。他说,水样交上去就没了信儿。村里人多次举报废气呛人,污水乱排,环保部门只是取样,之后再无音讯。

村民刘义告诉记者,据他自己的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村庄里陆续患癌的村民有25个,“现在死得只剩四个了。”对于上述说法,记者亦未获得官方证实。

对于村民的“指控”,建新股份办公室秘书刘之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得癌症的多了,谁都可能得癌。怎么能断定是我们企业造成的?”

正如建新股份所说,因为癌症的诱因无法认定,辛庄子村的村民们只能一边恐慌绝症,一边继续与他们所认为的“罪魁祸首”相邻而居。村民丁树同回忆称,2003年,村东一公里外,辛庄子的农地上,开建了多个化工厂,成立临港化工产业园。同年,河北建新也在此投建新厂,占地近千亩。厂主朱守琛,是化工园区的创始人之一。丁树同说,后来几年,自己家的自来水,开始不时泛出红色黄色,时有臭味。

化工园区建成数年后的今天,附近的村民们已经练就了通过对废水毒气“嗅味”和“辨色”来识别其来源的本事。“铁锈红。这就是建新的水,不是别人家的。”村民刘义告诉记者,小朱庄事发时,他特意收看了央视关于此事的电视报道,“我们村的红水跟小朱庄的红水一模一样。”他称,走到建新厂区附近,闻到的味道也分毫不差。

为了向记者证明其判断准确,刘义骑电动车带记者来到了建新化工的后门外。记者看到,距离建新化工厂大门不到百米之处,洼地里的确积满了大片铁锈红色的污水,沿路还堆放着未及时处理的工业垃圾。

此外,位于化工厂北侧约1公里的雨水管网中积了污水,水面上漂浮白沫。刺鼻的化工气味随风四散。附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嗅味辨色,确信这是建新化工的工业废水,经地下管道排放至此。“到了汛期就直接开闸入海。”村民朱兴(化名)说,他在工业园担任业余环保监督。

对于这一说法,建新股份并不认同。公司董秘陈学为告诉新京报记者,园区内每家企业都有一个泄洪闸,而园区另有一个闸门,没有园区管理者的检查放行,水是排不出去的。“工业园对于环保的管理相当严格,想往雨水管网里排污,那是不可能的。”他认为,雨水管网中的水,不可能是工业污水。

公司称环保问题是优势所在

虽然在环保方面惹下麻烦,但是按照公司方面的说法,长期来看,环保问题甚至是公司的优势所在。

建新股份认为,长期来看,环保政策的趋严,会逼死没钱投入环保设施的中小竞争对手们。毕竟,在以染料中间体为主营的同行之间,上市公司只有建新一家。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对提高行业壁垒有促进作用。”董秘陈学为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原有老产品主要竞争对手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相继减产或停产,使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010年上市之初,建新股份的“污水处理工艺”被公司作为一大卖点。对于这项技术,公司在上市招股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经过多年研发,自主开发了一套能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的废水系化处理设施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该设施通过多效蒸发+除盐+微电解+催化氧化+生化+浓水焚烧的处理过程,使80%的工业废水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其余的20%也实现达标排放。招股书还称,“公司邻近北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仍被获准正常生产。”

公司早已拥有具备了专利水平的污水处理技术,那么如何解释附近村民对污水长达十余年的抗议之声?

对此,董秘陈学为解释称,1997年之前,建新没有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1998年使用了先进的“多效蒸发装置”,在当时的标准下,利用该装置处理过的污水是达标的。这意味着,令村民恐慌的“红水”,已经是按照公司“先进废水处理技术”处理过的了。

对于公司所称的先进污水处理水平,村民刘义不以为然。“我不懂啥先进技术,我只会用眼看。”他站在公司后门外,指着大水坑里铁锈红色的污水对记者说,“先进技术处理过的水,还是这个颜色。这是正常的吗?我不相信。”

此前小朱庄事发后,陈学为曾表示,“红水”事件对上市公司是个教训。“一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此前十几年的排污会对土壤、饮水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二是2011年停产之后,我们应该立刻拆除这里(老厂区)的设备和厂房。”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明治雪糕厂废水散臭 孕妇数月不敢开门窗

下一篇 : 新干盐矿井泄漏 地下水遭污染秧苗被咸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