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人的症状
发布于 2025/02/02 15:30
发布于 2025/02/02 15:30
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包括发热、持续疲劳、体重下降、夜间盗汗、淋巴结肿大等,严重时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导致身体无法抵抗病原体。
1、遗传因素。艾滋病不具备遗传性,但HIV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孕期女性艾滋病患者应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降低胎儿感染风险。
2、环境因素。HIV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垂直传播。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针具、输血前筛查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感染。
3、生理因素。HIV病毒入侵人体后,攻击免疫系统中的CD4+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感染者初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发热、盗汗、疲劳等症状。
4、病理过程。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最终会发展成艾滋病,出现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结核病等,以及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
1、抗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等。定期服药可抑制病毒复制,维持免疫功能。
2、机会性感染治疗。针对不同感染,使用相应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异烟肼、利福平治疗结核病。
3、增强免疫力。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身体代谢。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寿命。患者应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传播病毒。社会应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怀,共同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疾病,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艾滋病患者至关重要。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减少新发感染。
上一篇 : 甲状腺结节可触诊吗?了解自检的正确姿势
下一篇 : 当归可以泡酒喝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